-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人社会里的西方社会科学——误解的三个根源*
WhenChineseStudents MeetWestern Social
Conceptions:Three Roots of Misunderstanding
一、引言
自从一九八○年代中期以来,笔者有机会在数所大学和研
究院里任教、作研究或参与短期学术交流项目。这些大学和研
究院分别属于三个华人社会——香港、中国大陆和台湾,及两
个西人社会——美国和澳大利亚。本文便是基于我在这些教育
和学术机构里讲解社会理论和比较社会学时对学生的观察和思
考。在行文讨论中,我会作两个层次上的比较:把华人学生与
西方学生进行比较,和把不同华人社会里的学生进行比较。前
一层次上的比较有助于凸现在非西方社会及文化背景下成长起
来的华人学生,在接受西方社会科学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特定
的困难。后一层次上的比较则有助于我们更仔细及深入地分辨
出这些特定的困难之根源何在。这里所说的 “学生”是广义
的,包括社会科学的新从业者。
简要说来,这些特定的困难有三方面的根源。其一是语言
性质的(linguistic,包括翻译技术)。有一些西方社会科学的
概念和术语,很难在中文里找到对等物,即便被费力地译成中
文,扭曲的程度也颇显著,往往不是启发而是蒙蔽和误导了读
者(包括学生)。
第二个方面的困难根源是本体性质(ontological),即因东
亚学生所处的社会有着与西方社会极不同的历史经验,学生个
人的生活经验一一这乃是个人化了的东亚社会情境——很难提
供对他们精确地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科学内涵至关重要的参照坐
标。
第三个方面的困难根源足方法论性质的(methodological)
即:西方社会科学之概念构筑(conceptualization)的逻辑、方
法及技巧,往往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形成的思维定势不一致,从
而导致学生的误读,错用了一些分析概念。
下面我将分别地讨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当然,在一篇文
章里讨论这些,只能是提纲式的。所有敏锐的社会科学工作
者,都能举出更多的例证,笔者的目的是引起对此类问题的普
遍醒悟。从下文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些很成问题的译法或诠释
之所以变成 “约定俗成”的,就是因为大家已经对此麻木了。
在引用资料作例证时,我把重点放在西方社会科学的概念而非
理论体系上。因为根据我自己的研习心得和对学生的观察,基
本的概念有如砖石,这个基础环节不扎实,理解大的理论体系
就无从谈起。理清基本概念,乃是在华人社会里讲授社会科学
和推展社会科学研究之最重要的基本建设。
笔者在第一次应聘赴香港任教之前,一直想像香港大学生
们的英文水平普遍很高。去工作以后才发现,英文好的学生还
是少数。虽然以前的港府规定大学工作用语必须是英文,在实
际教学中,中文仍是离不开。学生们在课外也多半自行寻找译
成中文的相关读物作补习。随着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国,双
语教学必然成为大势。而且笔者也坚持认为,在一个母语受排
斥的殖民主义文化和政治环境里,不可能发展出独立的、严肃
的、实在的社会科学。恰恰是鉴于此,本文以下的讨论是从用
中英文双语进行教学和研究的考虑出发的。为凸现英中文本的
差异和关键词语的处理之不一致,有些部分仍置于英文状态。
二、困难之语言方面的根源
在导致华人学生理解西方社会科学困难的诸多原因中,最
易为我们观察到的,自然是语言方面。有些在西方社会科学文
献中通用的术语,一旦译成中文,就有可能使读者们尤其是年
轻学生们望文生歧义,发生误解,或至少是半通不通。
例—。现在以Pre-和Post-为前缀的术语很流行,Pre-
modern,Post-modernism;Pre-industrialSociety,Post-
industrialism:Pre-reform,Post-reformsocialism;Post-
Keynesianism,Post-Communism等等。中文出版物里,这类术
语通常被译成 “前现代”, “后现代主义”, “前工业社
会”, “后工业主义”, “前改革”, “后改革社会主义”,
“后凯恩思主义”, “后共产主义”。这是一种于译者很省力
气、而令读者犯惑的译法。在汉语里,当 “前”, “后”作为
形容词或定语置于名词之前时,是指 “前期”和 “后期”,相
当于英语的early和late,former和later,或thefirsthalf
和thesecondhalf。比如,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SpringBoot的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oc
- 毕业设计(论文)-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设计.doc
- 房地产 -22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docx VIP
- 四方股份合作协议书(标准版).docx VIP
- ASME B16.9-2012_工厂制造的锻钢对焊管件(中文版).pdf
- 2025年汽车维修工技师(二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变压器油色谱、局放在线监测系统设计实施方案.docx VIP
- 饲料厂安全操作规程.pdf VIP
- 交通标识汇总(全).doc VIP
- 2025届湖北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12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