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诽谤罪 – 最新走勢? 2) 个别地方政府改告网民诬告陷害罪 见褔建严晓玲案 3) 艾滋女案 分手後,網上惡意打擊前女友 前男朋友被控诽谤罪,被判刑三年 诽谤罪 – 治安管理 除《刑法》第246条外,《治安管理处理罚法》第42条亦有另一条诽谤罪: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 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个别网民 是被公安以这条文关起来 例如吴保全第一次被抓 诽谤罪 – 治安管理 《治安管理处理罚法》的罚则 都由公安决定 不经法院审理 目的: 处理对社会治安有一定危害,但不算犯罪的行为 不服的决定的 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请行政诉讼 媒体与名誉权 – 其他规范 《广播影视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2007) 六、依法维护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 要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维护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 不得宣扬他人隐私, 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 新闻纪律与诽谤 财经时报事件 (2008) 《财经时报》2008年7月发表 《农行常德分行46亿巨额不良资产剥离真相》一文 引起农行不滿 指是“典型的凭空杜撰,捏造事实、虚构情节、无中生有” 但农行沒有打官司 《财经时报》 其後被上级主管机关罰停刊整顿三个月 新闻纪律与诽谤 《财经时报》被認定违反新闻宣传纪律导致失当,包括: 媒体不得异地监督 新闻采访需履行正规采访手续 重大、敏感新闻稿件 刊登前需与被报道方进一步核实、交换意见 新闻纪律与诽谤 其後,採寫該報道的記者崔帆 告內蒙古自治區新聞出版局的決定違法 要求 撤銷出版局所作的決定 判出版局就決定對她的名譽權造成的損害,向她賠禮道歉 並賠償她精神損失人民幣一元 崔帆表示 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推動新聞出版管理的法制化進程,對違法的新聞出版的管理行政「說不」 (見亞洲周刊,23/10/2008, 60頁) 沒有進一步消息 補充 刑事案件 一般都是公诉的 即由公安立案侦办,再由检察院向法院提出控告 但《刑法》亦规定 有少数罪名主要由受害人向法院提出控告 包括了诽谤罪、强迫婚姻等 即是自訴 台湾一直沿用: 告诉乃论 内地则叫做: 告诉才处理 書目 朗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第4版)(2009),390-392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编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 - 释义及实用指南》(2005),119-120页 近期的诽谤罪有大量的报道和评论,同学可自己找,这里列出较近期的 胜利属于网民,我只感到挫败 《南方都市报》2009-12-30 吴保全出狱《法制日报》2009-10-23 网络言行获罪的新动向,《南方都市报》 2009-11-17 “艾滋女”事件制造者被批捕 《南方都市报》2009-12-3 新闻报道与法律 (四)(c) 甄美玲 2010年春 诽谤罪 侵害名譽權 可能有不同後果 引起民事官司 以誹謗罪被起訴 兩者性質不同 構成的要件不同 兩種形式: 誹謗和侮辱 诽谤罪 – 一則新近例子 (與新聞法無關) /s/blog_4b4004e10100gmbf.html 我 劉曉慶: 我签署了“刑事诉讼授权委托书” 决定以诽谤罪起诉宋祖德刘信达,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 大綱 诽谤罪的定义 诽谤罪新近发展和案件 有否诽谤政府罪? 对诽谤罪的非议 新闻纪律与诽谤 诽谤罪 –条文 刑法 二百四十六条 (1979引入,1997修訂) 以暴力或其他方法 公然侮辱他人或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情节严重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告诉的才处理 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诽谤罪 –条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 第六条 ?? 在出版物中 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情节严重的, 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分别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定罪处罚 诽谤罪 - 要件 与民事诽谤不同: 被告是故意的 传播的內容是捏造 (无中生有,虛假的) 令他人名誉受损 情节严重 原告是自然人 (不是法人、团体) 一般要由原告自诉 除非情況特別严重才公訴 受害人自杀身亡或精神失常?或 诽谤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等,而影响国家利益? 诽谤罪 – 早年情況 八十年代初 侵害名誉权案件,告誹謗罪 因法律未规范民事责任 如疯女案 (1983-88) 最初幾宗都涉及記者、作家 九十年代開始 侵害名誉权,当事人多是追究民事责任 較少告誹謗罪 但近幾年 又增多 誹謗罪 – 新近發展 近几年发生多宗网民 被控诽谤罪 多涉及批评地方官员或施政 這些案件引起以下的爭議: 1) 什么是诽谤罪? 构成诽谤罪的要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