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校舍加固改造指导意见-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DOC

福建校舍加固改造指导意见-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校舍加固改造指导意见-福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PAGE 10 - 附件 福建省民宿建筑消防安全技术导则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年12月 目 录 1 总则 2 建筑设计 3 结构设计 4 给排水设计 5 电气设计 6暖通设计 1、总则 1.1 民宿建筑指利用居民自有住宅或租赁他人住宅,为游客体验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生活方式及生产活动提供住宿、餐饮、当地物产销售等服务的小型经营活动场所。本导则适用单栋建筑客房数不超过14个标准间或单间(含14间),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m2 【条文说明】超过上述规模的民宿建筑,可成组布置,组内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4m,组与组或组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2.2条规定。 2、建筑设计 2.1 新建、改建的民宿建筑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并经当地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2 民宿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符合《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导则(试行)》的规定。 【条文说明】民宿建筑下列房间各部位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应低于下列要求:顶棚A级、墙面B1级、地面B1级、隔断B1级,常用建筑内部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见《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17条文说明第3.0.2条表1。 2.3 民宿建筑主体应为钢筋混凝土或砖混结构,楼板或楼梯为木结构时,建筑层数不应超过2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 m2,且木质楼板、楼梯应经阻燃处理。 【条文说明】木质楼板、楼梯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0.75h、0.50h。 2.4 民宿建筑疏散楼梯可采用 HYPERLINK /jh/t86477.html \t _blank 封闭楼梯间、敞开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楼梯梯段净宽应满足疏散要求,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5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8m。 【条文说明】室外楼梯的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范围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 2.5 民宿建筑每层应在公共部位配备不少于2具3kg以上ABC型干粉灭火器,2层及以上楼层每层应配置逃生绳、逃生梯等设施。 【条文说明】每间客房宜配置2具1kg以上ABC型干粉灭火器,每间房间配置逃生绳,逃生梯宜永久布置在公共部位靠外墙 位置。 2.6 民宿建筑除厨房外,其他部位不得使用明火、存放瓶装液化石油气;厨房应设置自然排风窗;燃油、燃气锅炉房不得设置在主体建筑内。 【条文说明】厨房的顶棚、墙面、地面的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均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2.7 除棋牌室、音乐茶座外,民宿建筑内不得设置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 2.8 民宿建筑每个楼层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相邻两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应大于5m;当建筑层数为2层或3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大于200 m2,房间门至楼梯入口的疏散距离小于15m,且使用楼梯疏散的各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5人时,除首层外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 【条文说明】可利用室外疏散楼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3、结构设计 3.1 改造后的民宿设计使用年限不应高于原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 【条文说明】未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进行抗震鉴定并采取相应措施时,房屋后续使用年限不得延长 3.2 建筑物改建为民宿时不宜改变原建筑主体承重结构,当涉及增加使用荷载、楼板开洞、楼梯改造、加装电梯、局部拆除、局部扩建等改变原建筑主体承重结构问题时,应采取相应的结构加固改造措施。 【条文说明】加固改造设计原则: 1.应根据构件实际受力情况,采取对原结构损伤少、方便施工的加固措施;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应有可靠连接。 2.计算时应采取符合加固后结构实际情况的计算简图与计算参数,包括:实际的截面尺寸、钢筋有效截面、实际偏心荷载和构件实际挠度产生的附加内力等,对新增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需考虑应变滞后的二次受力影响。 3.对局部加固的结构,当加固后结构刚度变化不超过加固前的10%或者重力荷载变化不超过5%时,可不进行整体结构的抗震分析。 4.当地基竖向承载力不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措施:当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10%以内,宜优先考虑采用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方法进行加固;当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及以上,应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处理。 3.3 加层或平面扩建、改变原建筑框架梁柱等主要承重结构,当缺少原有建筑设计和验收资料时,在加固改造前应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