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2》-课件设计(公开).ppt

《拿来主义2》-课件设计(公开).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读写结合 1、熟读课文8-10节,感受、体会作者的“拿来主义”深层内涵。 2、联系实际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 3、以“《拿来主义》中的 ‘拿来’”为题写一篇随笔。 4、以“我看鲁迅其人”为题写一篇随笔。 3、模仿下面这段文字,再写一段文字,总结学习本文后的心得。 “本国的毒草我们要拔掉,外国的苗长出的粮食也能填饱我们的肚子。“人能弘道,而非道弘人”,是我们继承文化遗产,而非文化遗产继承我们,正如人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因为我们是新主人,在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中我们拿来了的根,我们拿来了外来文化的精髓.这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的成果,这是历史的结论,更是现实的选择。让我们沐浴在古今中外圣贤的光辉里学会成长。” 附:学生随笔 论“拿来主义”的“拿来” 《拿来主义》一文已明确指出,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然而这种前卫的观点也颇受争议,从传统意义上讲,“拿来”常与抄袭、剽窃等词为伍,被视为投机行为,只有踏踏实实从头干起的人才最值得褒扬,配得上“创新”二字。 其实不然,有效适度的“拿来”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拿当下势头最劲的苹果公司来说,他们在核心技术上就全面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策略,也就是说苹果经常收购别家,在别人的核心外加上一个苹果的壳,可是人家照样销路不差。再看微软公司,他们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自己从底层做起来的,再加上一大把自己的应用软件,还要考虑跟老版本兼容,又累又苦。而苹果公司有效的“拿来”,就连其主打产品iphone的多点触屏技术也是“拿来”的,苹果没有试图占领技术制高点,也没有非要建一套通信标准,但却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照样把手机市场搞得天翻地覆,打遍天下无敌手。这种有效适度的“拿来”,并对既有技术的整合难道不是一种创新吗? 我看鲁迅其人 我对鲁迅的了解,还是从初中的语文课本开始的。那个时候,他与朱自清、郭沫若等人的文章倒是占了“半壁江山”。可是我并不怎么喜欢他的文章,这一点从我的摘抄本上就能略见一斑----那里面有不少朱自清的佳句,郭沫若的美文,却唯独没有他。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文中既无甚瑰丽辞藻,也无甚吸引我的内容。 但是,这种情况随着年龄增长而逆转了,朱郭之文,美则美矣,与鲁迅其文相比,却过于秀气,少了几分锐气与硬气。 鲁迅之所以有这样犀利的风格,我想与他留学日本的经历和自己本身的性格有关。在日本学医时,他就常被日本同学排挤鄙视,《藤野先生》一文乃实证。他目睹了国人在受屈辱时太多的麻木嘴脸,在他心灵上造成巨大震撼,也为他后来的弃医从文埋下伏笔。而且日本当时已经有了较先进的科技,民众也均受高教,在那样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环境中,自然也会自我提升,尤其是思想境界与认知水平的提升。这也就是为什么鲁迅能看透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并予以一针见血的抨击的原因了。然而出国留学的学子千千万,却只出了一个鲁迅,这便是我说的第二个要素“性格”的功劳了。当然,我并不是说那些没有放弃学业投身革命的人都不如鲁迅,像钱学森之流也值得尊敬。可是正是鲁迅特有的倔强、愤世嫉俗、敢于抗争成就了他。 细品他的文章不难发现,其文言简意赅,满含思想,绝少废话,可以称得上是字字珠玑。他从来不用轻松诙谐的调笑来活跃气氛,也不用绚丽多彩的文字描人状物,更不用饱食无忧的文笔抒情感怀。他有的只是厚重和严肃,艰涩与锐利,鞭笞与谴责。加之在动荡不安、人心冷漠的社会背景下,那对旧世界、恶势力的蔑视,对潜知俗见的不容,对卑劣现实的悲愤,对未来世界的指引,鲁迅的形象就此定格,那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样一个国手级的作家,比其他同时代甚至历史上的任何人都突兀,都冷峻,都屹立不倒,我敢说,世态炎凉入他眼,七分酿成了犀利,还有三分铸成硬气,利笔一挥,就半个中国! 杂文的特点 迅速及时 生动形象 寓理深刻 篇幅短小 写法灵活 诙谐幽默 拿 来 主 义 鲁迅 鲁迅全身像 留学日本时的鲁迅 25年5月时的鲁迅 鲁迅全家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杂

文档评论(0)

花好月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