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问题∗
沈珍瑶,杨志峰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针对目前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中很少考虑地下水作用的情况,指出了开展依赖地下水生态系
统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意义,进行了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的确定工作。认为,开展依
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需水研究,首先应该确定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其依赖地下水的类型与程度,
其次是识别这些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再探讨重要的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
其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确定问题,更进一步则是探讨生态环境用水的配置问题。文中对依赖地下水的
生态系统需水研究中存在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以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为例进
行了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的识别,选取相对重要的天然绿洲系统进行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确定工
作。
关键词: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地下水;识别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近年来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国外,非常强调水资源在整个生态
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并注重生态系统中与水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综合作用,正如 Robert 等
(1993)指出的那样:“水生态系统是地区(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心内容”。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方面 (Christopher, et al, 1998;
Bakova, et al, 2000; 王西琴等, 2002 ),相继提出了诸如河道枯水流量(low flow )(Ambruster, 1976;
Smakhtin, 2001)、最小可接受流量(minimum acceptable flows, MAFs )(Sheail, 1984) 、生态可接受
流量范围 (ecology acceptable flow regime,EAFR )(Geoffiry, 1996)]等概念并对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
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标准流量法、水力学法及栖息地法等(Jowett, 1997) 。
在我国,研究生态环境需水问题主要以类型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如对河道、湿地、湖泊、城
市、林地等等的生态环境需水进行研究(王西琴等, 200 1a, 2001b; Cui Yang, 2002; 崔保山和杨志峰,
2002; 刘静玲和杨志峰,2002; Liu Yang, 2002; 张远和杨志峰, 2002; 田英等, 2003) 。另外,针对我
国西北干旱地区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开展了陆地生态需水研究 (刘燕华, 2000;
钱正英和张光斗, 2001 )。目前,正在开展有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已有的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工作基本上没有或极少考虑地下水在其
中的作用 (仅见部分文献在生态用水计算中考虑地下水的作用)。实际上,自然界存在的生态系统
是不同程度依赖地下水,有的甚至是完全依赖地下水。因此,识别这些生态系统,探讨其生态环境
需水问题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有助于生态环境需水问题的深入了解。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已
①
经逐渐注意到地下水在生态环境需水中的作用,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先从理论上探讨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问题,然后以一
个典型生态系统为例进行了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的识别工作,选取其中相对重要的强烈依赖地下水
的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确定工作。而更为重要的工作—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生态环
∗ 510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3CB415204 )
— 1 —
境需水的配置问题则留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1 理论研究
1.1 依赖地下水生态系统的识别
如果生态系统与地下水没有任何的依赖关系,该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的满足也与地下水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