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鱼礁模型和大型海藻对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的诱-水产学报.PDF

人工鱼礁模型和大型海藻对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的诱-水产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鱼礁模型和大型海藻对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的诱-水产学报

第42 卷 第 1 期 水 产 学 报 Vol. 42, No. 1 2018 年 1 月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Jan., 2018 文章编号: 1000-0615(2018)01-0048-12 DOI: 10.11964/jfc.20161210634 人工鱼礁模型和大型海藻对许氏平鲉和 大泷六线鱼幼鱼的诱集作用 1 1 1 1 1,2* 刘鸿雁 , 吕洪斌, 张沛东 , 李文涛 , 张秀梅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03; 2.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72) 摘要:为了探究大型海藻和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诱集作用,依据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游泳动 物和大型海藻调查结果,以海黍子、孔石莼、带形蜈蚣藻、石花菜和小珊瑚藻5种优势 藻类,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2种优势鱼类以及人工鱼礁模型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实验 水槽观察了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在海藻和模型礁中的行为反应和分布。结果显 示,水槽中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时,实验鱼密集出现在水槽边缘区(A9) ,分布率分别为 75.71%±7.79%和73.63%±4.41% 。放入模型礁和海藻丛后,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出现短 暂的排斥反应,然后迅速聚集其中;2种鱼对带形蜈蚣藻的响应时间最短[(12.75~21.00) s] , 对模型礁的响应时间最长[(66.50~151.25) s] ;带形蜈蚣藻聚集许氏平鲉用时最短 [(151.50±8.14) s] ,海黍子聚集大泷六线鱼用时最短[(56.00±2.53) s] ;大泷六线鱼对模型礁 的聚集时间为(216.25±5.59) s ,远低于许氏平鲉(1343.50±5.38) s ;2种鱼在模型礁中的停留 时间远长于海藻丛,且大泷六线鱼的停留时间(211.85±7.96) s长于许氏平鲉(199.75±16.82) s。 海藻丛和模型礁对2种岩礁性幼鱼的诱集效果明显,实验区幼鱼的分布率由未投放模型 礁和海藻前的0.91%~8.78%上升到4.21%~31.42% ;高密度带形蜈蚣藻和海黍子的诱集效 果最好,对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的聚集率分别达到30.42%±1.14%和31.42%±1.74% ,而 低密度小珊瑚藻的诱集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大型海藻;人工鱼礁;许氏平鲉;大泷六线鱼;分布率;聚集率 中图分类号: S 937.3 文献标志码: A 人工鱼礁是指利用鱼类等海洋生物的趋性 统拥有巨大的初级生产力,在近岸海域发挥着 [4 -5] (如趋触性、趋流性等) ,为聚集鱼类和其他海洋 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功能 。目前,国内外对人 [1] 生物而在海域中设置的人工构造物 。人工鱼礁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