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抑抑郁郁症症患患者者::为为入入睡睡服服安安眠眠药药喝喝酒酒被被父父母母当当成成“作作”
“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 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
啦。”
这是一个新浪微博账号的最后一条微博,发布时间是2012年3月8日。次日凌晨,南京
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在其官方微博上证实,账号主人已经自杀离世。
5年来,这条微博像树洞一样包裹着无数抑郁症患者隐秘的痛苦、孤独和无助,评论
以每天上千条的速度不断叠加。
在2017年的除夕夜——这个国家一年中最鼎沸的时刻——突破了58万条。
每一刻,树洞中都会迎来崭新的痛苦。也有人在治愈后离开这个树洞。离开前,有人
说“我要好好活着,祝好”。
这些无处安放的低语像蒲公英一样,从天南海北出发,穿过严密而厚实的欢声笑语,
轻飘飘地聚集在这个虚拟的树洞里。
这里被称作这群人的“精神花园”“虚拟的抑郁症治疗室”。大家对博主生前留下那句“我
踏上的每条路的名字都叫做迷路”,深有同感。
这群迷路的人触碰在一起,相互温暖,也相互摩擦,保持着若有似无的联系。
“全世界的灯都熄灭了”
江涵突然无法正常工作了。她来回变换着名词和动词,就是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她开始干呕,大口地喘气,一切像回到了6年前那个“咯噔”一下的时刻。“就像全世界
的灯突然间全都熄灭了。”那时是她第一次患上抑郁症。
树洞的另一个角落,这些变化也发生在初三学生戴胜身上。在一次跟父亲“再平常不
过的争执”后,回到房间时她突然完全无法站立,下半身像瘫痪了一样,口齿也不清
楚,最后爬着上了床。
她开始吃不下饭,体重在几周之内从120斤跌到了90斤。她的记忆力变得越来越差,
以前一首诗读一两遍就能背诵,现在看了十几分钟也背不下来,全班60人,她的成绩
从17名下降到32名。房间里所有的玻璃制品都被她摔碎了,她光着脚在地上走来走
去,碎片扎进脚里,觉得“很爽”。
她对情感的感觉和表达日渐麻木,大多时候对任何事物都“毫无感觉”,却可能因为买
草莓冰激凌,别人给了原味的冰激凌这样的芝麻小事,世界末日般情绪爆发。
许多抑郁症患者觉得,自己是属于黑暗的。入夜后的每一个小时里,这个树洞都会涌
现无数新的悲伤。尽管对于他们来说,黑夜与白昼的界限其实并不分明,很多时候,
他们都被裹挟在混沌的痛苦中,“感觉一切都是黑暗”。
戴胜整夜整夜地失眠。去年7天的国庆长假里,她睡着的时间总共不超过5个小时。在
医生的诊室里,她说自己想睡个觉,说完赖在那哭了半个小时。
在四川读大学的何凝也整夜难以入眠。睡不着的时候,她一遍遍地数着头顶帘布上的
长颈鹿图案,急得用手在小腿上抓出一道道的红印子。通常一天只能睡着两三个小
时。她在朋友圈里说,现在只要能睡着,少活几十年都愿意。
何凝曾经看过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个人的后脑勺是两孔的插头,但是枕头却是三孔
的插座,那个人绝望地坐在床上看着枕头。“你感觉 么都错了。”
为了入睡,何凝尝试过各种方法:吃安眠药、在楼梯上来回走想把自己弄累,有一次
甚至喝了一整箱啤酒。喝醉的她原本以为马上就要晕倒,结果一躺下又清醒了。
患病之前,何凝特别喜欢看电影,但是患病之后,她的注意力完全没办法集中,觉得
电影“还没有自己的人生有趣”。在坐满同学的教室里,她经常会无缘无故地哭出来,
她对声音异常敏感,周围人的说话声都像是“变成了碎片要把人割碎一样”。
所有的东西都变得好慢,她感觉自己有无穷无尽的能量,但是不知道怎么消耗,经常
在床上一坐就是一整天,脸上的泪痕几乎没有干过,随时都在跟自己说“你要完蛋
了”。
树洞中经常有人留下这样的问题:为 么是我得了抑郁症,不是别人?为 么是我要
承受这样的痛苦?
没生病时,他们都曾用力地追求着梦想。江涵就读于国内一所知名大学,是校舞蹈团
的骨干。戴胜写了一手好字,画画得了很多奖。何凝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
但是因为患病,这些人不得不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按下了暂停键。有的时候,这个按
键再也没能弹起。
何凝孤独得像“避雷针”一样,走在天桥上,有跳下去的想法,她在树洞中写:“生活太
难了。”而自杀未遂5次的戴胜写的是:“活着就是恶心。”
这些语言上的共同点引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计算网络心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朱
廷劭的关注。他给自己的系统起名“心理地图”。而这个集中了“抑郁”“痛苦”“死亡”等
关键词的微博账号,是地图上一块重要的领地。长久以来,他在密密的丛林后面,静
悄悄地观察着这个树洞。
他在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不同自杀可能性的用户在微博行为和语言表达上存在差
异。“高自杀可能性用户与其他用户相比社交活跃度低,夜间更活跃,关注别人更
少,使用更多表达否定、死亡的词语,使用更少指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