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捕食作用及其-生态学报.PDF

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捕食作用及其-生态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捕食作用及其-生态学报

维普资讯 第11卷 第2期 生 态 学 报 Vo1.11.No.2 ^▲ ●■rI ● 1991年 6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3un..1901 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捕食作用及其 模拟模型的研究 蔡晓明 阎桂云 (|匕京大学) 擒 要 宴 验 室 内 8— 21℃ 的温度下,七星一虫堆成虫捕食行为集 中在 e:00--22:00.一虫各蛰劫虫 叵晕 成虫对壹长臂蚜的珊虽反应均属Holling I型.28℃时,一虫雌成虫的攻击率最大,扯理时间最短。隧 程度增加 .攻击率碱小,娃理时向增加.假设t猪物种 群在无捕食者存在时,呈 Log)Stic 曲线增长I 捕食者麓机控寻措暂.对藉物的功能反应为 HoIIigI 型,捕食者十悻目存在相互干扰J捕食者种群存 在一十最低死亡率 K .随 种 群增大.死亡率增加,增加速率与密度戚反比J捕食者琅食的鞲暂转化为 自身部分的比饲为8。 七基一虫一麦长臂蚜精禽柞用系统模拟模型t = w[rt,一导,一1+nTN一],ddPt=P‘、( 一K。一 ) 较好地插连了当壹长管蚜种群增长蓟菜一羲t耐,放置一头一虫堆威虫后蚜虫神群增长过程。奉文对模 型平者点作 了局部穗定性丹析 。 羌■调t七量一虫,麦长昔蚜,捕食作用 ·模拟模型。 以瓢治蚜在农业害虫的防治中,得到人们 重视 n。’。本 文 主 要 报 道 了七 星 囊 虫 (Coccisellas口 m 。f0L.)不耐龄期幼虫及雌成虫对 麦 长 管 蚜 ( 口fros ^m 口口e。eF.)的功能反应,并应用微分方程建立系统模型,分析了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 等。 这对以瓢诒蚜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 、 材料与方法 1.实验 昆虫是采集越冬代七星瓢 虫雌 虫,喂以棉蚜。幼 虫单头用麦长管蚜饲养予指形 管中。在幼虫进入某一龄期 的第二天开始饥饿24小时,第三天用于试验 。成 虫均 以羽化后 6 天的雌成 虫,试验前喂饱,再饥饿24小时。实验蚜虫均 为若虫,体长 I.80,1-4-0。29毫米,体 宽0.870±0.17毫米,体重 l。804±0.】6毫克o 2.实验容器用直径10厘米、高2厘米的培养皿;干扰反应使用直径18厘米、高 4厘米 的培养皿 田间试验采用50×50x100立方厘米24目的聚乙烯罩笼。 3.实验条件 功能反应实验在室内进行。容器为底部铺一层薄琼脂培 养 基,上放 麦 叶。实验时间为5月上旬,温度分别为17℃、2l℃、24℃ 27℃、31℃和34℃,误差±1℃ 现在薨田U丑i倘 it,olVermont学习。 奉文工作曾榀翻于秀林.任囊佐、忧佐氍,丁岩戗等教授的帮助,特此寨-f. 车文干19150年2月27日收到. 维普资讯 生 杏 学 报 ll巷 光照每 日为14小时 (8:00—22:00)。各种处理 条件分述如下l (1)七星瓢虫雌成虫24小时食蚜量分布t培养皿内放置桃蚜40头及一头束饥饿的雌瓢 虫成虫,每隔2小对检查所剩蚜虫致,并补足培养皿内蚜虫刭40头,重复10次’ (2)年龄 等级对功能反应的影响t每个培养皿内分别放 1头不同虫态 (年龄)的七星瓢虫及不同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