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0卷 第6期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月
Vol.30 JO RNAL OF CHENGD NORMAL NIVERSITY Jun.2014
苏轼《杂书琴事》与文人琴的形成
钟旖旎
(杭州名人纪念馆,杭州 310007)
摘 要:分析和探讨苏轼《杂书琴事》中的琴学观点,揭示其中体现的琴学思想对后世文人琴思想形成和古琴
音乐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苏轼;古琴;文人琴;《杂书琴事》
doi:10.3969/j.issn.2095-5642.2014.006.086
中图分类号:J63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642(2014 )06-0086-03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它和其 洗从前筝笛耳。’诗成欲寄公,而公薨,至今以为
他古典乐器一样,是中国古代音乐的财富。不仅如 恨。”
此,随着文人士大夫对它的青睐,古琴逐渐成为寄托 从文中可以看出,欧、苏此次会面的时间应该在
传统文人情怀和表达处世态度的重要载体,从而获 欧阳修去世(1072 年)前不久,很可能就是苏轼于
得了其他乐器无法企及的地位。在古琴音乐的漫长 1071年赴杭州任上时,途经颍州拜会欧阳修时发生
[2]210
发展历史中,北宋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因为在这一 的。 苏轼的《听杭僧惟贤琴》是在杭州任上所
时期,文人琴思想发展成熟起来,对后世的琴乐及琴 作,此时欧阳修已去世,苏轼非常遗憾,以至于九年
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后写作《杂书琴事》时仍对此念念不忘。这条记载
北宋大文豪苏轼是一位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全能 虽然很简短,却在后世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欧阳修
性文人。在《苏轼文集》中载有《杂书琴事》,虽然仅 的观点触及了古琴美学的核心问题。韩愈所描述的
是十则简短的记载,却体现了文人琴思想的大致轮 颖师所奏琴曲,大开大合,今天看来,和以“清微淡
廓。跋文写道:“元丰四年六月二十三日,陈季常处 远”为特征的古琴音乐存在一定距离。欧阳修称其
士自岐亭来访予,携精笔佳纸妙墨求予书。会客有 为“听琵琶诗”,应该就是基于这一点。和欧阳修同
[1]2243 一时期的琴僧义海并不同意欧阳修的观点。他结合
善琴者,求予所蓄宝琴弹之,故所书皆琴事。”
可见《杂书琴事》写作于元丰四年,也就是公元1081 琴声特点对《听颖师琴》逐句阐释,重新肯定了韩
年,时年苏轼四十五岁。 [3]85而清代蒋文勋《琴学粹言》则有一个看似折
诗。
一、吴声与蜀声 中的观点。他认为韩愈实际上并不赞赏颖师的演
苏轼的《杂书琴事·欧阳公论琴诗》记载了一 奏,因为诗的最后写到“推手遽止之”,可见作者已
则他与欧阳修讨论听琴诗的故事: [3]170
不愿再听。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 然而对于欧阳修这一观点的异议,都只是出于
士赴敌场。’此退之《听颖师琴》诗也。欧阳文忠公 对韩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