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头族现象.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低头族现象.docx

浅谈低头族现象 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的日益兴起,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逐渐变为“我就在站在你的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看似戏谑的一句玩笑却包含现代人独有的无限荒诞与无奈。 “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而戏剧性的是低头族的出现与手机的初衷背道而驰,手机本为便捷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却终究难逃沦为疏远冷落人心之物的命运。 生活中任何地点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无论是在地铁、餐厅、电梯还是路上,人们都低头关注着自己的手机。从家庭聚会到朋友相约,人们无时无刻都在刷新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软件,完全无视身边的人。低头症不仅蔓延到了年轻人,甚至是波及老少。 然而,低头症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学习,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一方面,他们浪费大量时间玩手机游戏和发送信息,尤其是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它也会导致健康问题。例如,在沙发上使用手机会导致背部和颈部疼痛。 手机给人们带来的联系方式的快捷多样,不一定就能拉进彼此的距离。人与人距离的远近是由我们所交流的内容决定的,而手机只提高了交谈的效率,并未提供心与心之间交流的效率。社交软件中各种拉黑、屏蔽的设置,聊天时的句句敷衍以及那句众人皆恶的“呵呵”,都使你怀疑手机的使用是否真的能够使人心的距离拉近。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分割两地的有情之人,哪怕是需要3个月才能到达的书信,也能使他们的距离拉近。 低头族现象的背后是现代科技与人性之间的碰撞,如今科技浪潮浩浩荡荡,手机的广泛使用木已成舟。佛教有云,“一花一世界”,后一句是“一页一菩提”,而人类的当前现状是“一机一世界”。一部手机可以有一万本书、一万部电影、一万种游戏、一万种你想得到的信息,造成了人心疏远的一万个伤心的理由。这一万个伤心的理由归结起来其实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手机变得比一个真实的人更加有趣了。面对一个真实的人时,我仅仅只面对他一个人;但面对手机,我就面对了整个世界,于是人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深。 在古代,耕田插秧和织布纺线,常年要低头;手不释卷和笔耕不辍,也要低头。两者都是好得无比的,可能是因为耕种纺织和读书写作都需要低头,所以有一个美妙的成语,叫做“心织笔耕”。凭常识估算,当代人每日信息输入的时长和容量,都一定大大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热衷于刷微信微博,长期接受碎片信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这个在我自身也有这样的体会。 碎片化知识通过连续的新鲜内容,不断的刺激你的大脑,让你始终处于“啊!又知道了新的东西”的喜悦中,从而难以自拔,这也就是我们难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缘故,因为我们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获得了新东西的刺激里面。但是,因为这些获得的信息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联系,因此难以被我们提取,而提取越少的内容就会被提取的多的内容挤压在记忆的底部。因此,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及其容易被我们遗忘,你以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得到。 近年传来某些高校上课收手机的新闻,这是部分高校应对“低头族”现象的措施,挽救课堂“抬头率”,但硬性规定的效果如何又另当别论了。很多年前,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没有PPT等易复制的电子资源和丰富的图书资源之前,大学承载了当时的人们对知识几乎全部的渴望。教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同学们在下面疯狂地做笔记。再看如今,进入大学以后上课认真听课的少之又少,大部人都选择玩手机等方式来度过,大学的课堂上充满了低头族,大多是玩游戏、聊天、刷微博刷微信,让无可奈何的老师难免感到痛心不已。大学究竟是学习的终点还是学习的起点?这不由得引起深思。 大学是锻炼与提升的舞台,也是学校到社会的一个重要过度,但上课玩手机却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在这样美好的青春时光,我们更应该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我们应该为我们的目标和理想负责,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手机。

文档评论(0)

changjiali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