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叫伯与祝英台》ppt.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梁山叫伯与祝英台》ppt

呈示部 ——结束部 呈示部的结束部转入慢板,小提琴用半吟半唱的演奏出“长亭惜别”时梁祝千言万语、有口难开的情景,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形成如泣如诉的二重唱。缠绵感人的曲调,细腻的刻画了难分难舍的柔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 仙台镇初级中学:杨军丽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梁山伯与祝英台》,以越剧音乐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何占豪 陈刚 何 占 豪 (1933-) 浙江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除《梁祝》外,越剧《孔雀东南飞》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1935-) 上海市人。,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学钢琴。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陈 刚 传说 1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传说2 故事讲述的是上虞祝家庄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途中邂逅同时到杭州求学的会稽书生梁山伯,于是双双结伴到杭州游学,期间同窗三载,形影不离,结下深厚情义。祝英台学成先归,二年后梁山伯到虞寻访祝英台时,真相大白,方知祝英台是女儿身,遂回家告知父母,意欲娶其为妻,不料此时祝英台已由父母之命许配马家,梁山伯知后追悔莫及。三年后梁山伯出任鄞县县令,终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后葬鄞城西清道山下。梁死后第二年祝英台出嫁途中,路经梁墓,风浪大作,闻此处就是梁山伯葬地之后,不禁悲从中来,上山祭奠,祝英台痛哭亡灵,情义感动天地,只见梁山伯墓突然地裂开一道口子,祝英台纵身跃入其中,同穴而死,过后二人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小提琴音色优美、华丽,表现力丰富,性能灵活,是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乐器,可以独奏、重奏、合奏、伴奏。 小提琴 大提琴音乐优美、深沉,富有人声的美,表现力十分丰富。可以独奏、重奏、合奏、伴奏。它在乐队中常演奏低声部。 大提琴 圆号 长号 小号 大号 三角铁 小军鼓 大 鼓 木琴 钹 铃鼓 引子 乐曲一开始,长笛以其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接着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 长笛 短笛 双簧管 单簧管 大管 呈示部 ——主部主题 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呼应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草桥结拜 大提琴和小提琴互相对答,描写梁、祝“草桥结拜”的情景。 呈示部----主部主题再现 当乐队再一次重复爱情主题时,小提琴起而应和,并加入到弦乐器中,一同演奏这个热情洋溢的主体。(主题再现) 从主部过度到副部的连接部,是小提琴的自由华彩乐段,乐曲紧接着进入副部。 呈示部 ——副部主题 这段音乐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了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嬉共玩时的生活情景。 音乐更加欢快跳跃。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