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重么心南移》教学设计董淑娟.docVIP

《经济发展与重么心南移》教学设计董淑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发展与重么心南移》教学设计董淑娟

第21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满春中学 董淑娟 适用年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 东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不仅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使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为我国的重新统一和繁荣昌盛以及后来的经济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能分析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事实。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够说出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2. 能够了解江南经济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收集有关历史典故或历史成语的出处,了解人口南迁; 2. 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并加以制表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学习人口南迁,了解人口南迁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2. 通过学习祖逖北伐,应学习他少年立志,奋发图强,一往无前的精神; 3. 通过学习劳动人民开发江南经济,了解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体会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 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 教学理念:就本课整体来看,说明性语言较多,趣味性不强。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其中的动画,可以达到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将小组讨论式学习引入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变教为导,克服包办代替。 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阶段: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相关资料 (2)课堂打破传统座次方法,便于学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占城稻后教师问“你们知道这种农作物原产于哪,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吗,从而进入本课。 谜语的谜面如下: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中宝。 ——打一农作物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意志 (二)、学习新课: 1、首先提问:什么是“经济重心”呢?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设计意图:进行重要概念的解释和学习,学生只有理解了经济重心的含义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南北经济的对比,从而理解经济重心的转移及相应的内容。 2、在了解经济重心的含义基础上,教师出示三幅图片,即“三国经济分布图”“唐代经济分布图”和“宋代经济分布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找一找活动,具体问题如下: 找一找,你能发现以下三幅图片中经济分布的特点有哪些不同吗? 你从三幅图片中找的不同,概括总结,从古到今我国经济重心的发展趋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前提下,通过自我学习得出经济重心转移的结论。同时图片信息还反映出了经济重心完成转移的过程和具体时间。 3、在学生了解经济重心转移的趋势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一些相关的史料进一步证明经济重心南移的事实,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具体史料内容如下: “江淮赋税,国用根本” ——杜牧《樊川文集》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范祖禹《宋史》 “国家根本,全赖于东南” ——黄公度《知稼翁集》 “东南今为国家根本之地” ——张守《毗陵集》 “(东南)足以裕国” ——范祖禹《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民间谚语 展示完史料后教师提问: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 这实质上就意味着在南宋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北方移到了南方。 在以上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基础上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回顾经济重心的概念,加深对经济重心的理解和记忆,并自然而然得出结论我国经济重心在宋朝完成了南移 4、概括总结环节:让我们一起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吧 南方经济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1)三国时,初步开发(2)南朝时,进一步发展(3)南宋时,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从 黄河 流域转移到 长江 流域 5、通过地图“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展示,使学生了解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从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各方面入手)并使学生学会识图。通过“瓷器”视频的播放,加强对瓷器的了解和学习。 然后教师通过文字资料使学生明白宋朝时期南方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的事实。 文字资料(1):城镇兴起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它是由贸易集市发展而来的;据史料记载北宋时城镇有一千九百多个,遍布全国。 文字资料(2):宋代城市非常繁荣,上百万人口的都市,有洛阳、临安、苏州、成都等好几个。宋太宗晚年至

文档评论(0)

180****5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