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要点
必修2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共同构成的
= 1 \* GB3 ① = 2 \* GB3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原始型( = 1 \* GB3 ①、丁):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 = 2 \* GB3 ②、乙):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 = 3 \* GB3 ③、丙):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发达地区(欧洲和北美)、中国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性的过渡阶段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总增长率):北京,人口迁入,总增长率高于自然增长率;河南,人口迁出,总增长率低于自然增长率。
表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人口迁移),此外还有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如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迁到新西兰)、个人动机和需求等。
(3)人口迁移的方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乡村迁往城市。
迁出
迁出
迁入
(4)人口迁移的影响: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承载力: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表示环境对人口容量的限度。
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4、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主要功能区及分布、原因:
商业区(①):市中心(如王府井)、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因交通便捷,带来消费者多。
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
商业住宅工业农业ABC距市中心距离地租水平
商业
住宅
工业
农业
A
B
C
距市中心距离
地租水平
0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如王府井)
如北京的方庄
如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
①
②
③
④
地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 1 \* GB3 ①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行政管理中心(我国的省级行政中心)、商业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交通运输中心
= 2 \* GB3 ②不同等级城市服务种类、范围的差异:
小(大)城市:服务种类少(多)、级别低(高),服务范围小(大)。如北京和通州比较
(3)地域文化:城市中的建筑风格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我国北方民居方位正南正北且墙体严实厚重,有院墙;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甚至为平坦状;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大,无围墙。
(4)城市化:
= 1 \* GB3 ①城市化的特点: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地区转变为市区
= 2 \* GB3 ②城市化水平应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3 \* GB3 ③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良:环境污染(乙);土地质量下降;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气候发生变化,城市热岛。有利:平整土地、绿化环境。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必然)。不良:交通拥堵(甲)、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治安、贫困、内城衰落等问题。有利: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生产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改变,推动社会进步。
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以控制城市中心区规模;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4)积极发展轨道交通,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
5、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是变化的
= 1 \* GB3 ①自然因素:
气候(昆明花卉生产):热量影响耕作制度(海南岛三季稻,东北一年一熟)、种类
(北方甜菜,南方甘蔗)、产量。降水农业生产类型(我国西北畜牧业,东部种植业)、农作物种类(南方水稻,北方小麦)
水源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条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能否发展种植
业的关键因素(我国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地形农业生产的类型(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千烟洲立体农业)。
土壤农作物产量、种类(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 2 \* GB3 ②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决定类型和规模(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
交通市场范围(北京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