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理论与鉴赏.ppt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音乐理论与鉴赏

鱼山梵呗是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而始创“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的“鱼山梵”或“鱼山呗”,后世简称“梵呗”,时经述认曹植为祖的帛法桥、支昙钥、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将梵呗传承发展光大。唐朝年间(804—850),日僧空海、圆仁等大师将梵呗请至日本大原生根,谓之“鱼山声明”。传至韩国,称之“鱼山”。流失1777年至今,经梵呗沙门永悟禅师正本清源,传承重辉,现称“鱼山梵呗”。 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三、道教音乐 天师道巫祝歌舞 寇谦之改革与道教音乐:步虚辞 《山党肆考》引(异苑记》言:“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之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 唐宋宫廷化的道乐 明清神乐观 道乐类型:全真正韵、正一科仪音乐 阿炳与道乐 古典音乐理论与鉴赏 QQ群:293508025 目录 第一讲 古典音乐概论 第二讲 古典音乐发展历史 第三讲 古典音乐乐器与乐律 第四讲 劳动号子与民歌 第五讲 宫廷音乐与燕乐 第六讲 宗教音乐与祭祀音乐 第七讲 舞蹈音乐与戏曲音乐 第八讲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九讲 当代古典音乐传承 第十讲 音乐教育与人文传统 参考文献: 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王光祈《中国音乐史》 第一讲 古典音乐概论 一、何为中国古典音乐? 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古代经典音乐 二、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 1、独特的音乐理论体系 2、传统文化与音乐之密切关系 3、传统乐器和记谱方法 三、古典音乐与知识分子的修养 琴为四雅之首,陶冶情操,表明志向,心性修养 第二讲 古典音乐历史 一、古代音乐的起源 1、劳动创造音乐 《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皆本于心。” 刘安:《淮南子》:“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动力之歌也。” 2、音乐起源于宗教祭祀 二、远古音乐的形式和特点 1、黄帝时代的劳动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吴越春秋》) 2、葛天氏作八歌: 《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地帝宫》、《依地德》、《总禽兽之极》 3、伊耆氏祭祀音乐《腊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 4、歌颂大禹治水:《大夏》或《夏籥》 5、宗教祭祀:黄帝《云门》、尧《咸池》、舜《韶》 三、远古音乐乐器 1、鼓;2、罄;3、锺;4、铃;5、管; 6、籥;7、柷;8、埙;9、敔;10、笙 八音分类: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 四、先秦音乐: 六代歌颂乐舞: 黄帝《云门大卷》、唐尧《咸池》、虞舜《大罄》 夏禹《大夏》、商汤《大濩》、西周《大武》 采风之民间歌曲: 《诗经》:北方民歌 风、雅、颂 《楚辞》:南方民歌,祭祀为主,如《九歌》等 五、汉乐府 1、相和歌 2、琴曲 《广陵散》 蔡琰《胡笳十八拍》 3、西域乐器 排箫、笛、角、胡笳、箜篌、琵琶 第三讲 古典音律学 一、五行与五音 阴阳五行观念的盛行:金木水火土解释世间的万事万物 五色、四季、五脏六腑、五德、干支等 宫(土)商(金)角(木)徵(火)羽(水) 二、五律与三分损益法 《管子·地员篇》 正宫(81)-倍徵(108)-正商(72)-倍羽(96)-正角(64)-徵(54)-羽(48)-半宫(42 2/3) 三、十二律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第四讲 汉乐府民歌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校《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 《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 郊庙歌:永平三年(60年),东平王苍造光武庙登歌一章,称述功德,而郊祀同用汉歌。魏歌辞不见,疑亦用汉辞也。武帝始命杜夔创定雅乐。时有邓静、尹商,善训雅歌,歌师尹胡能习宗庙郊祀之

文档评论(0)

181****2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