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式转换层结构工程施工实例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高层建筑逐渐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因此,转换层的建筑结构应运而生,实际工程中转换梁最为广泛。笔者从梁式转换层结构分析入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梁式转换层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梁式转换层;模板支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建筑规模得到不断扩大,人们对其功能、用途要求也越来越多,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日趋多样。较为常见的形式是,上部为小开间的民用住宅,下部为大开间的商场或公共娱乐场所。然而,按照这样的建筑形式进行结构布置时,上部墙体多而密,下部柱网少而稀,即刚度上大下小。为了完成上下不同柱网、不同开间、不同结构形式的转换,而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就是转换层。这种转换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受力相当复杂,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
1梁式转换层结构分析
梁式转换层结构采用将上部剪力墙落在下部转换大梁的框支梁上,通过框支柱支撑框支梁,工程上常称梁式框支剪力墙结构。梁式转换层结构传力方式采用墙―梁―柱(墙),其传力直接、明确,工上易于计算、分析和设计,施工也简单明了。梁式转换层由于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底部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广泛应用,但对于上下轴线错位布置结构,由于需较多的转换次梁,其局限性较为明显。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其结构形式多样,基本原理也大多采用下部的转换大梁来支托上部结构。根据转换层上部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梁式转换层主要包括以下八种形式,如图1所示。
图1梁式转换层结构示意图
2转换层设计应力分析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转换层设计时,由于下部楼层空间较大,转换层高度有可能产生突变,需考虑将转换层上、下楼层结构抗侧刚度及承载力设计保持一致,确保转换层传力部位安全有效,满足高层建筑抗强风和抗震设计的要求。
多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其地震剪力应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乘以增大系数(一般选1.5),对特一级、一级、二级转换层结构其地震剪力应乘以增大系数分别为1.8、1.5和1.25。
转换层抗震设计时除考虑竖向荷载、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外,还对竖向地震作用进行计算分析。转换层建筑竖向地震剪力的计算可以通过反应谱方法或动力时程来计算,工程上一般近似考虑将转换层地震竖向剪力用重力荷载内力乘以增大系数(一般选取1.1)。
3工程实际
3.1工程概况
某高层,总建筑面积27450m2,地下室2层,地上22层。其中1层层高为5.1m,2层、3层层高为4.2m,4层层高为5.1m,4层以下为8.4m×8.4m大柱网,5层以上为剪力墙住宅楼,4层设置为转换层。建筑下部竖向结构除核心筒外主要为1100mm×1100mm的方柱;水平结构主要为高大断面框架梁,其截面尺寸主要有:800mm×1500mm;800mm×1700mm;900mm×1700mm;900mm×1800mm;1000mm×1800mm;1000mm×2000mm等。水平结构配筋中,纵向钢筋以三级为主,直径分别为28mm和32mm,下部设计最多6排,上部最多5排设计,转换层其他纵筋直径均大于20mm;箍筋以二级为主,直径12mm~16mm,其他一级箍筋直径8mm~12mm。板厚180mm,板双层配筋均为通长Φ12mm@200mm,混凝土
C55,内掺≥12%的UEA-H及适量杜拉纤维。
3.2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
竖向结构的模板施工同其他结构,主要采用散拼模板,施工工艺按照柱、墙、梁模的配置要求进行,并采用对拉螺栓设计。由于本工程体量大,梁体自重与施工荷载大,因此梁与板模板的支撑施工非常关键。在本工程模板系统设计中,板厚180mm,荷载4.50km2,选择板模支撑为Φ48mm×3.5mm的钢管扣件支撑体系,钢管纵横间距800mm;对转换大梁,因其荷载最大达42km,梁模支撑选择单立杆钢管扣件支撑体系,立杆间距控制450mm~550mm之间,受力横杆为双杆,纵横水平杆间距从下到上依次为250mm,1200mm,1200mm。
3.3支撑搭设及构造要求
模板支撑搭设顺序如下:转换大梁支撑→较大次梁→一般次梁→搭设板模支撑。转换大梁模板支撑搭设工艺:先按700mm搭设立杆纵横间距,将水平杆间距设置为1200mm;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首先对梁立杆加密,使梁宽+700mm范围内的立杆间距控制在350mm内,同时,对加密区的每根立杆下铺垫60mm×160mm的木方,木方长3000mm~3500mm,立杆底部、木方上铺6mm厚×100mm×100mm的钢板。
为了改善转换梁模板支撑受力,将大梁的少量荷载传递到下层梁板根部,改善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对大梁的中间1/4跨加斜向支撑。同时,与楼层的其余结构支撑连成整体,并对整个支撑系统加设斜向支撑及剪刀支撑,间距6000mm。
3.4钢筋工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