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内涵和外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广东省中医院煎药室 * 药罐消毒 * 煎 药 浸 泡 要 求 * 煎 药 时 间 * 一 般 煎 煮 2 次 * 1、用仲景六经方药治一切病证!(伤寒、杂病) 2、剂量煎服,师法仲景,为用量上最接近仲景的医家! 3、在几乎所有仲景方药上按: 一两=15.625克 一升=200毫升换算用药。 李可的学术渊源------仲景学说 * 仲景经方药量问题?!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汉光和大司农铜权,铸于光和2年闰2月23日(公元 179年,正是张仲景在世的年代)按汉代权的量级程序,当是十二斤权,实测为2996g, 一斤为249.7g ,约等于250g.被认为是推算汉制的权威标准。据此标准:汉代1斤等于250g。1两等于15.625g,1铢等于0.65g 汉代的容量:上海博物馆藏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斛(光和二年制---公元179年),实容小米20390 ml,据此可知,汉代一升=200ml。斛=10斗=100升=1000合。 一尺大约23cm。 * 李可470方用药剂量分析 药名 最大值 〉100g 药名 平均量 〉50g 1.北芪 500 1.北芪 165 2.附子 300 2.葛根 107 3.葛根 300 3.浙贝 103.5 4.炙草 5.白术 200 125 4..附子 81.44 6厚朴 125 5.熟地 76.2 7生姜 125 6.山萸 75.4 8柴胡 125 7.党参 75 9浙贝 120 8.白术 74.27 10萸肉 120 9.炙草 70.1 11党参 120 10.茵陈 67.5 12乌梅 120 11.干姜 66.9 13茯苓 120 12.鸡矢藤 60 14.赭石 120 13.川芎 58.41 15.干姜 100 14.厚朴 56 16.海藻 100 17.红参 100 18.肾四味 100 * 李可老学术思想的核心 李老认为人之所病,内因不外乎阳虚(阳衰)和阳郁,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 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 李老学术思想的核心 * 李老学术思想的内涵 凡一切有形之邪皆阳气不化所致!凡一切阴血之亏皆可以阳化阴! 阳虚可助阳!阴虚也可以助阳! 阳气可以助人身之一切气化! 助阳可以治人身一切病证! 附子万岁! * * 高血压治疗思路——温氏奔豚汤加味(厥阴) * 糖尿病治疗思路——从三阴论治 * 太阴不化,少阴阳浮 * 高血脂——太阴不化 * 乳岩——从六经论治 * 太阴寒湿 * 太阴寒湿 * 少阴阳浮 * 少阴阳欲脱 * 厥阴经寒 * 厥阴脏寒 * 三阴同病 * 三阴危证 * 思考几个问题! 中医学最精粹的部分是什么?(疗效?四部?) 伤寒论最精粹的部分是什么?(六经?方药?) 伤寒论方药的源头是什么?(神农?汤液?) 伤寒论类方?(徐灵胎、吉益东洞的《类聚方》) * 跟师李可 * 展望 1.开展经方药源的标准化研究,制定经方的药源标准。 2.开展经方药量的标准化研究,制定经方的药量标准。 3.开展经方煎服法的标准化研究,制定经方的煎服法标准。 赠言: 寒热之间精确的变化,是我们掌握阴阳大道的法宝和钥匙。 * 谢 谢! * 附子1-大1 * 干姜3-1.5 党参3 茯苓8-4-3-2 白术3 * 乌梅 * ? 经方药征 * 经方方证 桂枝汤 葛根汤 真武汤 麻黄汤 白虎汤 附子汤 麻杏甘石汤 承气汤 吴茱萸汤 大青龙汤 柴胡汤 泻心汤 小青龙汤 理中汤 黄芩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四逆汤 五苓散 麻黄附子甘草汤 乌梅汤 猪苓汤 * 经方拆方 方外有方——伤寒论类方、类聚方(区别何在?) 桂枝汤类方 栀子豉汤类方 方内有方——小柴胡汤、小青龙汤、理中汤 * 小柴胡汤(方内之方) 加减法: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三两,温复取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 理中汤(方内之方) 加减法: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 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 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 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 通脉四逆汤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咽痛者,加桔梗一两。 腹中痛者,加芍药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