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2.0《商鞅变法》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三、商鞅变法的内容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思想文化 改革旧俗 1)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 强化中央集权 2)什伍连坐制度 3、政治方面 3)制定秦律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分封制 国君 诸侯 诸侯国官吏 国君 地方县吏 县制 分封制与县制之下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轻罪重刑,确实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百姓的威慑作用,能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彻底执行的作用; 但是措施过于严苛,罚不当罪,势必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商鞅执政后,专讲法治而摒弃德治,用严刑酷法推行变法,最终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靠山的商鞅因遭诬陷而被诛灭九族。 商鞅在制定法律时还规定轻罪重刑。思考:“轻罪重刑”,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应该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作法自毙 商鞅变法规定,告发奸人可以得到奖赏,不告发的则处以腰斩。旅店不能收留没有官府凭证的人住宿,否则店主连坐。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这些人煽起了秦惠王(即太子驷)的仇恨情绪,唆使他发布了逮捕商鞅的命令。商鞅听到消息,带着手下和老母逃跑。他们一直逃出京城,想找个客栈投宿。客栈的主人不敢收留商鞅,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又逃往魏国避难,但是因为他曾带领秦兵攻打过魏国,所以也被拒之城外。无奈之下,商鞅只得重返商地,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后人就用“作法自毙”来形容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的。 燔诗书明法令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4、思想方面 在思想文化领域,商鞅还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他认为儒家学说于国有害,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这些是耕战政策、富国强兵及以法治国的大敌,是亡国之俗,应该统统毁灭。(愚民政策、以吏为师)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的“焚烧诗书”的认识?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要更好地执行变法的话,就必须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要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就必须要排斥儒家;要排斥儒家,那么“焚烧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从历史发展来看,“焚烧诗书”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 5、习俗:改革旧的社会风俗 分异令: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 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增加小农户数量,调动生产积极性,增加财政收入 “塞私门之请” 杜绝腐败滋生 * * 专题二 “为秦开帝业” ——商鞅变法 一、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 大发展 大变革 大动荡 大动荡大变革 大发展 经济上 政治上 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私田出现 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阶级关系: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产生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政权 争霸战争的需要: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改革 思想上 上层建筑: 分封制、宗法制度崩溃 军事上 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法家思想——思想基础 根本原因: 内在动因: 经验教训: 思想基础: 生产力发展 富国强兵 争霸天下 各国改革 法家思想 战国时期的变革 A.背景: 经济基础——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阶级基础——新兴地主势力增强,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 各国内在动力——通过变法改革,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 B.表现: (地主阶级改革) 魏国李悝变法 李悝 ◎措施: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制定《法经》 ◎影响:魏国率先强盛 楚国吴起变法 吴起 ◎措施: 限制贵族权力;令旧贵族迁居; 裁免无能多余的官吏,削减官吏俸禄;要求官吏秉公执法; ◎影响: 一段时间内,楚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 由春秋至战国各诸侯国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出: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国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 这正是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它又有哪些可能性呢? 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 一、历史大背景: 春秋战国大背景: 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二、秦国国内背景(商鞅变法的背景) 1.不利条件 (1)秦国偏居关中,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要落后。 (2)公元前4世纪初,秦献公开始实行了一些改革,但秦国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观。 秦襄公: 护送平王东迁有功, 奠定国家基础 秦穆公(前659--前621年在位)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穆公霸西戎」 秦国状况 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史记·秦本纪》 秦国本为西方一个小国,各方面都比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