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12 高中地理(一)學習手冊
PAGE 112
PAGE 113第二次段考復習重點提要
PAGE 113
重點一:內營力(能量來自地球內部)
1. 板塊運動按邊界類型可分為:轉形(斷層)邊界、分離邊界、聚合邊界三種。
2. 褶曲:可分為背斜、向斜兩種。
3. 斷層:可分為地壘、地塹兩種。
重點二:外營力(能量來自太陽輻射)
1. 風化作用:
EQ \O(1,○)物理風化(崩解):減壓膨脹、熱脹冷縮、凍裂(融)作用等因素。
EQ \O(2,○)化學風化(分解):氧化、碳酸化(溶蝕)作用等因素。
2. 崩壞作用:山崩、土石流及潛移。
重點三:火山活動與地形
※ 噴發型式:
EQ \O(1,○)爆裂式:岩漿因黏度大不易流動,形成錐狀火山,如七星山。
EQ \O(2,○)寧靜式:岩漿流動性高,形成熔岩台地或高原,如澎湖。
EQ \O(3,○)侵入式:岩漿侵入地層,待上方岩層被侵蝕後露出地表,故無火山口,如基隆山。
重點四:河流作用
1. 河流侵蝕作用可分為:加深(下蝕)、加寬(側蝕)、加長(頭蝕)。
2. 侵蝕基準面:河川侵蝕的最低極限,一般以海平面為終極基準面。
3. 均夷剖面:河流自源頭到河口形成圓滑凹型曲線的縱剖面,河流堆積和侵蝕處於平衡,又稱均夷河。
4. 回春作用:因地殼或海平面變動導致侵蝕基準下降,河流自老年或壯年期回復到較年輕時期,使河流進入另一侵蝕輪迴的現象。
重點五:河流地形
1. 河蝕地形:瀑布、壺穴、峽谷。
2. 河積地形:山麓沖積扇、氾濫平原、三角洲。
3. 侵蝕、堆積共同作用下的地形:曲流(凹岸、凸岸、牛軛湖)、河階、搶水地形(搶水河、改向河、斷頭河)。
重點六:海岸地形
1. 海蝕地形:海蝕崖、海蝕凹壁、海蝕洞、海蝕門、海蝕柱、海蝕平台(波蝕棚)等。
2. 海積地形:潮埔、沙堤、沙洲、沙嘴、潟湖等。
3. 突堤效應:突堤上游產生堆積,下游侵蝕。
4. 海岸類型:
EQ \O(1,○)離水海岸:沙洲、潟湖、海階等。
EQ \O(2,○)沉水海岸:谷灣、峽灣、溺谷等。
EQ \O(3,○)珊瑚礁海岸:裙礁、堡礁、環礁。
重點七:石灰岩地形
1. 石灰岩地形的發育條件:大範圍石灰岩層分布、岩層緻密且多節理、降水量充沛、地下水位較低、地形起伏小且有地下水出口、石灰岩層下有不透水層。
2. 地表的石灰岩地形:岩溝、滲穴、窪盆、錐丘、殘丘。
3. 洞穴的石灰岩地形:鐘乳石、石筍、石柱、緣石。
4. 石灰岩地表崎嶇難行,土壤貧瘠,但因景觀特殊,往往成為觀光勝地。
重點八:風成地形
1. 風蝕地形:
EQ \O(1,○)礫漠:石礫遍布,如蒙古戈壁。
EQ \O(2,○)岩漠:底岩裸露,如澳洲西部、美國內陸。
2. 風積地形:
EQ \O(1,○)沙丘:新月丘→橫沙丘→縱沙丘。
EQ \O(2,○)黃土:沙漠或冰河外洗平原外圍經風積而成,顆粒具稜角,且無明顯層理,透水性強,具垂直壁立性。
重點九:冰河地形
1. 冰河地形可分為:山岳冰河(谷冰河)如喜馬拉雅山的冰河,大陸冰河如格陵蘭島、南極大陸。
2. 冰蝕地形:冰斗(湖)、刃嶺、角峰、擦痕、羊背石、U型谷(冰河槽)、槽湖、峽灣等。
3. 冰積地形:冰磧平原、冰磧丘(端磧、鼓丘、蛇丘)、外洗扇(平原)等。
重點十:氣溫
1. 溫室效應:地面釋出的長波輻射大部分被大氣吸收後再輻射回地面,使地表溫度不至於過冷的現象。
2. 逆溫:冬季晴朗無風的夜晚,易生輻射逆溫;山谷區也易生山谷逆溫。
3. 海水比熱大,增降溫小;內陸地區增降溫較大。
重點十一:降水
1. 降水類型:對流雨、地形雨、氣旋雨(鋒面型、非鋒面型)。
2. 降水特性:降水量多寡、季節分布、降水強度、年降水量變率。
重點十二:氣壓
1. 高氣壓(反氣旋)籠罩區氣流下沉,天氣晴朗穩定;低氣壓(氣旋)籠罩區多陰雨天氣。
2. 行星風系:赤道無風帶(間熱帶輻合區,ITCZ)、信風帶、副熱帶無風帶(30°附近,又稱馬緯度無風帶)、盛行西風帶、極圈氣旋帶、極地東風帶、極地高壓帶。
3. 地方風系:
EQ \O(1,○)季風:大面積海陸性質差異(亞洲)、ITCZ南北移動(西非沿海)所造成。
EQ \O(2,○)海陸風:日→海風;夜→陸風。
EQ \O(3,○)山谷風:日→谷風;夜→山風。
EQ \O(4,○)焚風:背風側所形成乾熱之風。
重點十三:天氣系統
1. 氣團:海洋性氣團較為潮溼、水氣量較多。
2. 鋒面:冷鋒、暖鋒、滯留鋒。
3. 氣旋:溫帶氣旋、熱帶氣旋。
4. 反氣旋:許多氣團源地為大型反氣旋所盤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