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交通大学启动与国立阳明大学合校.PDFVIP

国立交通大学启动与国立阳明大学合校.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立交通大学启动与国立阳明大学合校.PDF

國立交通大學啟動與國立陽明大學合校 國立交通大學單方合 校意向書 國立交通大學 (以下簡稱 交大啟動與) 國立陽明大學(以下簡稱陽明) 商議合校事宜,係延續民國 90 年3月 7日經雙方校務會議通過共同 簽署「國立陽明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合併意願書」,並同意合校後以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為校名。交大已於 104 年12月 16日 104 學年 度第 2 次校務會議再次確認通過合校,陽明於 107 年9月 26日校務 會議 亦決議重新「啟動合校程序」,交大積極爭取與之合校, 基於誠 信原則 ,提供單方合 校意向之許諾事項 ,經交大107 年11月 28日 107 學年度第2 次臨時 校務會議全數通過 ,做為合校之基礎 。 一、合校願景 :為迎接新世代契機與挑戰並共創未來,結合兩校優勢 強項合一以孕育師生成為能 Invent the Future 之 「學產先驅 者 /領導人」。 二、合校校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簡稱「陽明交大」( ) ,英文名 稱 National Yang-Ming Chiao Tung University ,合校後各 校區及院系以保留原名稱為原則 ,可各自保有特色。 三、員額及種子經費 :合校後 5 年內提供 50名跨校區及跨領域合聘 教師員額及 5億元跨校區種子 教研經費,以加速落實兩校合一。 四、校區建設:因合校所獲補助前期校區 基礎建設經費(預估 40億 ) 全數支持陽明校區校園的南區曁致和園區興建及舊有建物整 修、校園的美化、宿舍及教學、網路設備的更新、資訊化 。且陽 明亦可 共同規劃使用台北北門校區都更後之空間,交大亦將積極 協助陽明在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產業專用區之發展。 五、教職員權益:合 校後原有教職員其法定待遇及福利,暫依現行規 定予以保障。教職員異動及調整,應尊重 其個人意願。如有任務 需要往返各校區,相關費用依規定予以補助。 六、學生權益 : 1 (一)學生上課地點、學習,課外活動及住宿權益相同 。交大校 區可預備 600 床宿舍供陽明個別學院選擇讓學生住宿、學 習、體驗多元校園生活。 (二)應尊重學生意見 ,確保學生參與合校相關事務之研議包括( 系所整併、搬遷、改名…等) ,合校程序之進度與資訊公開。 (三關於) 交通問題,以學生不動為原則,應避免學生頻繁往來各 校區的舟車勞頓與開支,並透過提升遠距授課品質來降低通 勤需要。每日視需要提供 充分巴士來往陽明、北門 (台北 ) 和光復校區。 七、教學合作 : (一)陽明之基礎課程(物理、化學、微積分、應數及資訊 …由交) 大負責規劃及教學 ;歡迎陽明亦可提供基礎生物、生化、微 生物、神經生物課程給交大學生選修。 (二)交大可以提供多元的跨領域學程(包括暑期)讓陽明學生修 習第二專長;包括國際卓越教師授課。 (三)交大提供由200位專任教師參與通識教學 (每學期260-270 門 ) ;另有線上通識教育課程學習或翻轉式教學。 (四)結合陽明 「醫學科技人文 」專長、交大的 「文化藝術設計人 文」及 「客家人文 」,共同推動學生在人文藝術、社會領域 的 人文及美感教育。 八、研究發展: (一)透過校友捐款,陽明(陽明附醫) 、交大及榮總將共同在博愛 校區成立BioICT智慧型醫院與跨領域教學、研究及產業園 區 包括( Living Laboratories) ,供合校後師生融合醫、 牙、護、醫檢、物治輔具、醫工、醫技、放射、藥、人社、 藝術、管理、法律、基礎科學、工程、資訊、電子等領域, 做為跨域實習與研究場域。 (二)結合兩校在人工智慧、數據科學、晶片感測及計算、生醫、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