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帧封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x《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说明书 PAGE \* MERGEFORMAT2 学 号: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帧封装 学 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专业 班 级 软件0902班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6 月 20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软件0902班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计算机学院 题目一: 帧封装 初始条件: (1)学习相关知识 (2)C/C++/VC/VB/JAVA语言 (3)PC机一台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编写程序,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组装一个IEEE802.3格式的帧(题目默认的输入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文件名为input1和input2))。 1)要求程序为命令行程序。比如,可执行文件名为framer.exe,则命令行形式如下: framer inputfile outputfile 其中,inputfile为原始数据文件,outputfile为输出结果。使用操作系统、语言、编程环境不限,但在报告中必须注明。 2)输出:对应input1和input2的结果分别为output1和output2。 时间安排: 第一、二天:查阅资料,学习算法 第三、四天:编程调试 第五天:书写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27950127 1. 引言 PAGEREF _Toc327950127 \h 4 HYPERLINK \l _Toc327950128 2. 以太网帧格式的发展 PAGEREF _Toc327950128 \h 4 HYPERLINK \l _Toc327950129 3. IEEE802.3帧结构 PAGEREF _Toc327950129 \h 5 HYPERLINK \l _Toc327950130 4. 错检测 PAGEREF _Toc327950130 \h 6 HYPERLINK \l _Toc327950131 5. 实现步骤 PAGEREF _Toc327950131 \h 7 HYPERLINK \l _Toc327950137 5.1 前导符 PAGEREF _Toc327950137 \h 7 HYPERLINK \l _Toc327950138 5.2 目的地址及源地址 PAGEREF _Toc327950138 \h 7 HYPERLINK \l _Toc327950139 5.3 长度及数据字段 PAGEREF _Toc327950139 \h 8 HYPERLINK \l _Toc327950140 5.4 帧检验序列 PAGEREF _Toc327950140 \h 8 HYPERLINK \l _Toc327950141 6. 源代码 PAGEREF _Toc327950141 \h 10 HYPERLINK \l _Toc327950142 7. 运行结果示例 PAGEREF _Toc327950142 \h 17 HYPERLINK \l _Toc327950143 8. 心得体会 PAGEREF _Toc327950143 \h 18 HYPERLINK \l _Toc327950144 9.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327950144 \h 19 帧封装 引言 以太网这个术语通常是指由DEC、Intel和Xerox公司在1982年联合公布的一个标准,它是当今TCP/IP采用的主要的局域网技术,它采用一种称作CSMA/CD的媒体接入方法。在TCP/IP世界中,以太网IP数据报文的封装在RFC 894中定义。 以太网采用广播机制,所有与网络连接的工作站都可以看到网络上传递的数据。通过查看包含在帧中的目标地址,确定是否进行接收或放弃。如果证明数据确实是发给自己的,工作站将会接收数据并传递给高层协议进行处理。 以太网采用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媒体访问机制,任何工作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访问网络。在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