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6 蒙牛收购雅士利案例分析 确定并购交易结构 案例简介 2013年 6月18日,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02319.HK)(简称“蒙牛乳业”)与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230.HK)(简称“雅士利”)联合宣布,蒙牛乳业向雅士利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并获得控股股东张氏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张氏国际”)和第二大股东凯雷亚洲基金全资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简称“CA Dairy”)接受要约的不可撤销承诺,承诺出售合计约75.3%的股权。 蒙牛方面表示,此次是蒙牛独家投资,融资方面将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不会引入合作伙伴。“雅士利的团队在婴幼儿奶粉行业有着非常丰富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并购后我们将保留雅士利的独立运营平台,使其保持作为从事奶粉业务的专业公司。”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表示。 这是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也是蒙牛乳业在奶粉领域发力的重要信号。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加快高端奶粉行业整体升级的速度。 交易金额:12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98亿元),雅士利的股东将可就每股股票获得以下两种选择: (1)每股3.50港币的现金; (2)每股2.82港币的现金加上0.68股蒙牛国际的股票。张氏国际承诺接受“现金加蒙牛国际股票”的方案。 ? 资金来源:据华尔街日报称,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或将为该交易提供全部融资。蒙牛此前刚宣布以25亿元收购现代牧业26.92%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并购双方介绍 并购方——蒙牛乳业:蒙牛乳业始建于1999年8月,创始人牛根生,企业声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遭受重挫,2009年中粮入主,创业元老相继退出。 被并购方——雅士利:创办于1983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领导企业,旗下完达山和施恩两大品牌广受消费者认同。 并购信息对比 并购流程图 并购分析 并购动因 宏观分析 (1)2013年5月31号,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和开展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工作的同时,鼓励婴幼儿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以提高乳品行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 同年6月18日,工信部发布了《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消费信心行动的方案》即“双提”方案,要求对婴幼儿乳粉参照药品管理,并鼓励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力争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提振消费者信心。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工业司副巡视员高伏表示,今后工信部将大力推动实施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争取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2)2013年6月20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同时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这两条,对雅士利无异于致命一击。 微观分析 蒙牛方面:蒙牛已在乳品行业的其他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婴幼儿奶粉这个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短板。蒙牛希望以雅士利来弥补奶粉短板。雅士利业务增长前景良好,能有效补充蒙牛的乳业产业链,收购雅士利将使蒙牛迅速进入奶粉行业第一梯队。 短期效果来看,并购案产生的价值集中在三个层面: (1)为牛根生时代种下的品牌恶果洗底; (2)在“账面上”进一步做大和补强,以追赶伊利——不论酸奶还是奶粉业务,蒙牛都已经被伊利甚至其他国产品牌拉开了不小差距,而横向并购恰恰是针对自己的薄弱业务; (3)这种“账面”上的做大辅之以业务合并,比如酸奶业务交给同达能的合资公司,未来把奶粉业务交给雅士利,蒙牛可能更专注在自己的强项液态奶业务。 雅士利方面:雅士利受负面影响业绩大不如前 2008年9月,广东雅士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监督抽查30批次,不合格10批次;施恩(广州)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共被抽检20批次,不合格2批次,这些产品均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 在三聚氰胺事件以前,雅士利整个上市集团(包括雅士利、施恩等品牌)的销售业绩一年约为50亿元,但去年只有约36亿元。在经历三聚氰胺和施恩奶粉被指“假洋鬼子”事件后,雅士利业绩大幅下滑,现只有6.3%的比重,排在贝因美(26.39,0.00,0.00%)、伊利之后,居于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本土企业第3位。2011年,其销售陷入停滞,销售收入仅增长0.1%,净利润降低近40%。虽然业绩在2012年有所好转,营收同比增长24%、达到36.55亿元,净利润也增长了53%,但比起它在2008年即已实现产值38亿元的表现,业绩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施恩奶粉更是因“假洋鬼子”负面消息导致业绩大幅下滑。据业内人士透露,200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