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防治措施 河豚毒素耐热,一般家庭烹调方法难以将毒素去除。应教育群众学会识别河豚鱼,上缴集中处理,不要出售。更不要“拼死吃河豚”。 (二)毒蕈中毒 在目前我国已鉴定的蕈类中,可食用蕈类近300种,有毒蕈类约80种,致死性的不超过10种,其毒素成分复杂。 1.毒素及中毒特点:一般根据毒素种类和中毒表现,大致将毒蕈中毒分为胃肠毒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毒害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2、防治措施 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措施。凡食蕈后10小时内均应用1:4000高锰酸钾溶液大量、反复地洗胃。一般常用二巯基丙磺酸钠进行治疗,因患者肝脏受损,不宜采用二巯基丙醇。 3、预防: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 (三)、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1、中毒机制 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经肠道入血后,短期内可使血中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输送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而中毒。 2、临床表现: 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潜伏期1-3h),除有一般症状外,可见口唇、耳廓、指(趾),甚至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紫绀,心律加快,嗜睡或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防治措施: 对重症患者应迅速予以洗胃、灌肠。特效治疗可采用1%美蓝(亚甲蓝)小剂量口服或以25%~ 50%葡萄糖液20毫升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用量为1~ 2克/公斤体重。可同时大量给予维生素C。 预防措施: 不要将亚硝酸盐和食盐、食糖、碱面混放,避免误食。不要食用存放过久的蔬菜。不要大量食用腌制时间少于20天的咸菜。 四、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与方法 第四节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一、食品污染的来源和分类 1.来源: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烹调各环节的污染 2.分类: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 二、食品污染的主要危害 三、食品的腐败变质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 1.食物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2.微生物 3.环境因素 (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四、食品污染和腐败变质的预防 (一)食品的保藏 1.化学保藏:盐腌(10%)、糖渍(60%--65%)、酸渍(PH4.5以下)、防腐剂。 2.低温保藏:冷藏-1 ℃—10℃;冷冻-18 ℃ 3.加热杀菌保藏:低温巴氏灭菌63 ℃30分钟,高温巴氏灭菌72 ℃15秒 4.干燥脱水保藏: 5.辐照保藏 (二)预防污染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合理营养与膳食调查 一、合理膳食的概念 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量保持平衡。 不合理营养或营养失衡可导致营养相关疾病。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二、合理膳食的基本卫生要求 四、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膳食指南(2007) 一般人群(6岁以上正常人群)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二)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应用注意事项: 五、膳食调查 第三节 食物中毒 一、分类与特点 食物中毒:指健康人经口摄入了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一)食物中毒的分类 (二)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二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 (二)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沙门菌食物中毒 (1)病原 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的常见沙门菌为B组中的鼠伤寒沙门菌,C组中的猪霍乱沙门菌,D组中的肠炎沙门菌。(不耐热,煮沸可杀灭,不分解蛋白质。) (2)引起中毒的食品 主要为动物性食品。食物中沙门菌来源于家畜、家禽的生前感染和屠宰后的污染。多发于夏、秋季节,即5~10月。 (3)发病机制 活菌感染型中毒,或肠毒素型中毒。 (4)临床表现 潜伏期4-48h,潜伏期越短,病情越重。前驱症状有寒战、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及高热。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病原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含盐3%-4%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无盐条件不生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