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微生物生长及控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一、抗代谢药物 与底物结构类似,作为酶的竞争性抑制剂,只有当正常代谢物量少或不存在时才起作用。 最常用的是磺胺类药物。磺胺与叶酸合成前体-对氨基苯甲酸的结构类似。叶酸是辅酶,在氨基酸、维生素、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很多细菌需要自己合成叶酸而生长。 磺胺对人体细胞无毒性,因为人缺乏从对氨基苯甲酸合成叶酸的相关酶二氢蝶酸合成酶、二氢叶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故不能用外界提供的对氨基苯甲酸自行合成叶酸,而必须直接利用营养物中的叶酸做为生长因子。 * 二、抗生素 (antibiotics ) 微生物产生的,低浓度就可以杀灭其它微生物的一类物质。 作用范围:抗菌谱 作用位点: 1、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多氧霉素 2、影响细胞膜功能:多肽类,多烯类-多粘菌素; 3、干扰蛋白合成:抑制而非杀死--链霉素; 4、阻碍核酸合成:对细胞有毒-博莱霉素。 * 三、微生物抗药性 对药物的适应性即是抗药性。 抗药性主要表现(产生机制) 1、菌体内产生钝化或分解药物的酶 2、改变膜的透性而导致抗药性产生 3、被药物作用的部位发生改变 4、形成救护途径。 已知颗粒(如霉菌孢子或红细胞)浓度的液体与一待测细胞浓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显微镜视野中数出各自的数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细胞浓度。这种计数方法比较粗放。并且需要配制已知颗粒浓度的悬液做标准。 * * * * 来苏儿”,又称煤酚皂液、甲酚皂液。甲酚是邻、间、对甲苯酚的混合物。 甲酚皂溶液? * * * 高温杀菌作用的种类 1.? 干热灭菌法 将金属制品或清洁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在150 ~170 ℃下维持1-2小时后,即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适用于玻璃、陶瓷和金属物品灭菌。 特点: 由于空气传热穿透力差,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机理: Cell膜破坏、pro变性、原生质干燥、cell内成分氧化变性。 火焰灭菌(灼烧,incineration):接种环等少数物体、镊子、传染病人衣物,动物尸体。 * * 2. 湿热灭菌法 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60℃ 左右处理5-10min后即可杀死。 ⑴ ? 常压法 巴氏消毒法:杀死无芽孢的病原菌; 煮沸消毒法:一般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间歇灭菌法: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 。 * 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 低温消毒法, 低温长时法: 63℃ 30min处理牛奶 ; 高温瞬时法: 72℃ 15 s处理牛奶; 超高温巴斯德灭菌法 让液体食品停留在140℃左右3-4 s,急剧冷却至75℃,经匀质化后冷却至20℃。用于牛奶,啤酒,果酒,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的液体。 煮沸消毒:水,100℃处理数分钟。 间歇灭菌法(丁达尔灭菌):将带灭菌物品在80~100 ℃ 蒸煮15~60分钟,冷却后搁置室温(28~37 ℃ )过夜,并重复以上过程三遍以上。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 * ⑵ ? 加压法 常规加压灭菌法:温度应达到120℃,时间维持15-20分钟; 连续加压灭菌法:培养基一般在135~140 ℃下处理5-15秒 ,连消法 * * 高压蒸汽灭菌(autoclave): 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将待灭菌的微生物放置在有少量水的加压蒸汽灭菌锅内。将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并将其中的空气彻底驱尽后将锅封闭。在持续加热就会使锅内的蒸汽压逐渐上升,从而时温度也达100 ℃以上。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要求温度应达到121 ℃ (压力为 1kg/cm2或15磅/平方英寸), 时间维持15~20min。 * 高压蒸汽灭菌也可采取较低温度(115 ℃,压力 0.7kg/cm2 或10磅/平方英寸)维持35 min的方法。使用于一切微生物学实验,医疗器械或发酵工厂中对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物料的灭菌。 * 机理: 湿热蒸汽穿透力强;破坏维持pro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氢键。 影响加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因素 ⑴灭菌物体含菌量的影响 ⑵灭菌锅内空气排除程度 ⑶灭菌对象的PH ⑷灭菌对象的体积 ⑸加热与散热速度 * 对高压蒸汽灭菌不适合的培养基, 可采取: 特殊的加入灭菌法:对营养物易破坏组份,可分别灭菌再合并; 过滤除菌法:对不耐热的组份,缺点:无法除去病毒和噬菌体。 其他:如加入螯合剂(乙二酸四乙酸,EDTA) 防止金属离子的沉淀。 * 湿热比干热灭菌更好: 1)更易于传递热量; 2)更易破坏保持蛋白质稳定性的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