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兵器发展史资料
军事史专题选修课教案 张尊健
PAGE
PAGE 1
第五讲 古今战例选讲之西方古代战例
[活动主题]
古今战例选讲之外国古代战例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外国古代战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外国古代战例的发展特点;
2.结合历史、政治、地理学科重点了解外国古代战例战例
3、培养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教案及课件,了解学生的现状,学生阅读相关书籍
[实施过程]
一、西方古代战争中的阵型与队列
冷兵器时代欧洲步兵(或以步兵为主体的军队)战术队型:
1、古埃及方阵:
古埃及军队按使用武器的种类不同将步兵分为长矛队、短剑队、狼牙棍队、投石队、弓箭兵队等组成一个大方阵,战车在前冲锋;两翼是游骑,没有严格的队形。
2、亚述方阵:
盾牌兵在第一排,弓箭兵在第二排,后面是长矛兵;有时弓箭兵在最后一排,前方的长矛兵便跪下以利其射箭;战车和骑兵均在两翼。
3、多里斯步兵方阵:
又称希腊步兵方阵,公元前8~6世纪出现,横列,第一线是贵族重装甲步兵以长矛、短剑攻击;后面数排是其奴仆组成的轻装步兵,以标枪、石块进行辅助投掷攻击。
4、雅典步兵方阵:
前面是一排或数排呈疏散队型的轻装步兵,进行投掷攻击或绕至敌侧翼战斗;两翼由少数轻装骑兵掩护;重装甲步兵居中排成8~16排横队,正面约1000人,以盾牌为掩护、用长矛或短剑攻击;属于典型的整体方阵,没有战术细分。
5、斯巴达步兵方阵:
因方阵中的士兵都是左手举盾牌,前进时要保护其左侧士兵的右侧,出于本能地保护自己的意念,士兵们都会不自觉地向右运动以寻求盾牌的保护;斯巴达人的方阵右翼通常向右、向前、向左进行运动,攻击敌侧翼无防护的薄弱环节。
6、马其顿方阵:
由非利浦和亚历山大不断完善,大方阵16384人,纵深1024人;作战时64个小方阵横向排列,每个小方阵正面及纵深均为16人;横队左旋或右旋变为行军纵队。其重型步兵所用长矛极长,后面更多排的矛均能超过前排形成矛墙,进攻极锐利但如被突入阵中即会遭到屠杀;其骑兵进攻队形基本为楔形。
7、飞行纵队队形:
由亚历山大在高加米拉之战中排出,看着象是一个空心的大方阵,但其在正面、两翼都可以构成正面,防备来自各方的冲击。
8、斜切战斗队形:
由艾帕米农达发明,整个队型不是沿正面平分兵力,而是将主力排成50排长纵队置于左翼进行突击击败了企图左旋的斯巴达军右翼,以一部排成8排方阵防守中央和右翼。19世纪非特列指挥的普军队形与此基本相同,只是其营行军纵队遇敌后左旋或右旋90度角呈横排进行火枪射击而已。
9、罗马军团:
罗马步兵队形克服了方阵转动不灵活的缺点,出现了纵深预备队,是冷兵器时代欧洲步兵战术的顶峰,其自身也在不断完善中发展。
(1) 初期的罗马军团(公元前4~2世纪):
每军团30个步兵中队、10个骑兵中队,共4500人。骑兵在两翼,各有5个中队,每中队32人;步兵分为轻装步兵、长矛兵、主力兵、后备兵,后三种为重装甲步兵,共分4线(基本阵型为三线):第一线为散开队型的10个中队轻装步兵,每中队60人,有时候轻装步兵会部署到后备兵一线,与后备兵各中队相隔排列,这样就成了三线;第二线为10个长矛兵中队,每中队120人,正面12人,纵深10人;第三线为10个主力兵中队,每中队120人,正面12人,纵深 10人;第四线为10个后备兵中队,每中队60人,正面6人,纵深10人。各中队之间的间隙与中队正面的宽度相等,后面的中队掩护前一线中队的间隙,战斗时后线中队可以适时顶上替换疲惫的前队。
(2)中期的罗马军团(公元前1世纪左右):
马立乌斯和恺撒相继进行了改革,将30个步兵中队变为10个大队4800人,每大队480人,由3个中队合编而成,每中队160人;整个军团排为3线,第一线4个大队、第二线3个大队、第三线3个大队,废除了轻装步兵,士兵装备全部改为标准的投枪、盾牌、短剑,仍有少量骑兵在保护翼侧。这样,对敌正面减小、队型变换简单了,指挥也相应得力。
(3) 晚期的罗马军团(公元4世纪左右):
韦格蒂乌斯在其《兵法简述》中记叙了罗马军团的这一变化(或许其中也加入了其个人对军制改革的憧憬)。整个军团共6818人,其中步兵6100人,骑兵 718人;第一大队1105名步兵、132名骑兵,又称千人大队,是军团主力,其兵员素质极高,军团的鹰旗也在这个大队里;第二~第八大队各有步兵 555人、骑兵66人,第九、第十大队各有步兵555人、骑兵62人;除第一大队极精锐外,第三、第八大队(位居中央)和第五、第十大队(位居左翼)由于其所在位置也比较精锐。
大队队形:
军团队形:
10、汉尼拔新月阵:
坎尼之战中,汉尼拔在中间配置了较弱的西班牙和高卢军,两翼是较强的本土迦太基步兵方阵,最外两翼是最强的迦太基骑兵;开战后中央的西班牙和高卢军退缩,将罗马步兵方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