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超干贮存对大葱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华北农学报.PDF

多年超干贮存对大葱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华北农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北农学报2001, 16(4):47 ~51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多年超干贮存对大葱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张海英, 孟淑春, 孔祥辉 (国家蔬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9) 摘要:大葱种子的贮存效应随着贮存温度和种子含水量的不同而变化。超干含水量的大葱种子 (MC2.8%)在 20 ℃温度下密封贮存 11 年后, 种子发芽率和苗长没有明显降低, 脱氢酶活性、SOD 活性及细胞膜完整性均得到较好的维持。2.8%和5.3%的大葱种子在0 ℃温度下密封贮存 13 年 后, 也具有一定的种子发芽率和苗长, 而7.4%和 2.6%的大葱种子活力全部丧失。这意味着利用 超干技术保存大葱种质是可行的。 关键词:大葱种子;超干贮存;生理生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S633.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1)04-0047-05 在蔬 种子中, 大葱种子属于不耐贮藏的种类, 在室温条件贮藏 12 个月, 发芽率迅速 降低。因此如何延长大葱种子的贮藏寿命是当前大葱种质资源保存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低温 〔1〕 和低含水量是延长种子贮藏的关键因素。Marlenes 等 研究认为在种子质量优良的前提下, 贮存条件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长势下降的速度, 低水低温处理可以延缓种子劣变进程。董海 〔2〕 洲等 研究发现在低温(0 ~10 ℃)、低水(5.85%)条件下, 大葱种子经过2 年贮存后, 内部 的生理生化特性变化速率较慢, 有利于保持种子贮藏寿命。但将大葱种子含水量降到5%以 下, 贮存时间延长至10 年以上, 其种子的贮存寿命又将有何变化, 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 试验对不同含水量的大葱种子在0 ℃、 20 ℃下经过13 年超干贮存后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变化 规律进行了研究, 旨为长期保持大葱种子的贮藏寿命和活力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供试大葱品种为高脚白, 由北京市农资公司提供, 初始发芽率为44 %, 含水量为 7.4%。 1.2 方法 1.2.1 种子干燥 种子精选后, 取出少量种子进行基础测试, 其余种子用1 ∶4 种重与硅胶 重量的比例进行干燥, 最后获得7.4%, 5.3%, 2.8%和2.6%4 个含水量水平处理的种子。 1.2.2 种子贮存 处理种子用塑料复合铝箔袋密封包装, 封装好的铝箔袋经检查确系密封 无误后, 分别在0 ℃低温库、 20 ℃温箱中长期保存。 〔3〕 1.2.3 种子含水量的测定 参考《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的测定方法, 要求测定误差不大 收稿日期:2000-12-12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972004);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项目(954812800) 作者简介:张海英(1969-), 女, 助理研究员, 硕士, 主要从事蔬 遗传育种的研究。 48 华 北 农 学 报                   16卷 于0.2%, 取3 次测定平均值。 1.2.4 种子萌发试验 参考《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的测定方法, 每处理取50 粒种子, 4 次重 复。在萌发前将各处理种子回湿2 d, 使它们的含水量提高以避免吸胀损伤。然后在25 ℃下 萌发, 3 d数取其中的25 粒种子, 测量幼根根尖至幼芽顶端的长度(mm), 不发芽的种子其 长度作为0, 取4 次测定平均值作为苗长;萌发7 d 统计发芽率。 1.2.5 电导率的测定 取50 粒实验种子, 用无离子水冲洗3 ~4 次后, 加入20 m 无离子 水, 室温浸泡24 h, 用DDS-12A 型电导仪测定电导率, 取4 次测定平均值。 〔4〕 1.2.6 脱氢酶活性测定 参考黄学林 等的T TC 定量法, 脱氢酶活性以生成的还原态 TTC 含量(μg/m )表示, 取3 次测定平均值。 1.2.7 SOD 活性测定 参考黄学林等的方法, 称取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