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视域下的多维解读-求是学刊.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学视域下的多维解读-求是学刊

2016年9月 求是学刊 Sep.,2016 第43卷 第5期 SEEKING TRUTH Vol.43 No.5 □ 古代文学研究新视界 理学视域下的多维解读 ——欧阳修散文经典化历程考论(1127—1279) 裴 云 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摘 要:1127—1279年间,欧阳修的散文经历了在理学视域下被“经典化”的过程,由此确立 了其作为文学史经典的价值属性。在这一时期,知识精英在总体确认欧阳修散文文化经典属 性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多重维度的仔细解读。经由这一系列的解读历程,欧阳修散文在儒学 思想维度的权威性被明确限定,在文章技法与文史知识维度的典范性被深入提炼、辨析。由 此,欧阳修散文的经典性内涵在理学语境中发生了转换,并对后世相关的文学史观念产生了 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欧阳修散文;理学视域;多维解读;经典化;属性转换 作者简介:裴云龙,男,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文学古籍整理与 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6)05-0131-12 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1007—1072)位 领的意义。本文将试图探索欧阳修的散文如何 居北宋六家之首。他在生前将“古文运动”这一 在这一时期经由理学视域下的解读实现其“经典 历史进程推至高峰,并且是曾巩(1019—1083)、 化”,其经典属性如何最终在“唐宋八大家”的概 王安石(1021—1086)、苏氏兄弟共同的宗师。 念框架内确定成型。 1127—1279年,在理学思想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学 一、文化经典属性的总体确认 术语境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六家散文奠定 ① 了其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 欧阳修散文的经 在欧阳修生前,他的散文已被很多人尊为传 典化历程,对北宋古文历史地位的确立也具有引 承儒家文化的当代典范。具有儒学背景的僧人 ① 1127—1279年在中国历史上整体对应南宋时期。然而,这一时期中国南北政权始终处于分裂状态,同时涵括了 南方的南宋全部,以及北方的金代大部和蒙元初期。实际上,在整体的理学视域下,南、北士大夫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 都存在相当的差异,若用某一朝代、政权名称来概指这一时期中国整体的文化场域,则有失偏颇。由此,本文在论述中使 用1127—1279年这一具体的历史时段。 - 131 - [5](卷4《欧阳文忠公集》,上册P171—172) 契嵩(1007—1072)曾称赞欧文“探经术,辨治乱, 简》10卷、附录5卷。 此后, [1](卷765《上欧阳侍郎书》,第36册 评人物,是是非非,必公必当” 周必大的同乡杨万里为建于江西沙溪的“六一先 P136)。以史学著称的刘敞(1019—1068)对欧阳修 生祠堂”撰文,在文中赞扬欧阳修“盖自韩退之 [6](卷72,第6册 《新五代史》予以极高评价,称“天意晚有属,先生 没,斯文绝而不续,至先生复作而兴之” 拔乎汇。是非原正始,简古斥辞费。哀善伤获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