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促进行业优胜
劣汰
——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专题研究(1 )
证券分析师:
罗佳荣 A0230513070006
杜舟 A0230514080008
王晓锋 A0230515090003
研究支持:
闫天一 A0230115080001
孙辰阳 A0230115080002
周子露 A0230115080006
联系人:周子露
2016.3.22
全面提升药品质量,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已经申报的
• 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
增量批文
尚未申报的
• 严格执行新的审批标准
化学药
• 仿制药一致性再评价
存量批文
中成药
• 上市后临床疗效再评价 ???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
2
投资策略:创新与质量是核心,强者有望恒强
流通药品质量不一,提升标准势在必行。中国药品审评审批法规几经修订,目前流通中药品批文估计超过
18万个,依据地方标准批准后经“地标转国标”的品种、郑筱萸主政国家局期间批准品种、2007年药审
标准收紧后获批品种同时存在,流通中药品标准不一现象客观存在。部分产品疗效存疑、存在安全隐患;
不少产品获得几乎永久“独家”资质;安全无效药品大行其道,侵蚀宝贵医保资源;外企原研药享受价格
超国民待遇,占据二三级医院主要市场份额;企业创新激励机制扭曲,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十分严重。中
国政府致力于推动药品审评审批领域全面变革,提升药品质量,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全面提升审评标准,确保新品质量一流。新化学药注册分类标准出台,针对不同分类化学药审评细则将很
快出台,预计新标准将更为严厉,从而确保每个新品种都将拥有一流质量。针对目前大量在报产品种,
2015年8月国家局发动史上最严临床数据自查核查,截止目前,约83.4%的品种已经撤回或不批准,核查
之严可见一斑。为将有限审评资源向具备突出临床价值的新品种倾斜,药监局大力推出优先审评审批政策,
临床价值成为能否获得优先审评资格的核心判定标准。为解决医药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设施低水平重
复建设,促进新药创制投入和水平,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获得试点,专业CMO企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仿药一致性再评价,提升流通药品质量。借鉴美国、日本等国仿制药一致性再评价经验,国务院2013年首
次提出仿制药质量一致性再评价任务,经过三年时间逐步加深认知和政策调整,2016年3月国务院正式印
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全部化学药品均需通过仿制药一致性再评价,2012版基
药目录中口服药品种要求2018年底前完成,其他品种分期分批逐步推进。通过一致性再评价品种将在定价、
医保报销、招标、医院处方等环节获得更大优势,企业核心品种有充分激励尽早完成一致性再评价。我国
有约11万个化药批文,按500万/个费用投入测算,假设十年完成全部再评价工作,全行业面临5500亿资
金投入,平均每年投入约550亿,占我国医药行业收入约5% ,当前行业平均研发投入仅占收入约2% ;临
床基地资源十分有限,在研创新药、在研仿制药和一致性再评价品种同时竞争有限临床基地资源;我国采
用生物等效性试验作为一致性评价标准,对照品获取存在诸多障碍。我们认为,我国制药行业门槛将大幅
提高,行业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强者有望恒强。
3
投资策略:创新与质量是核心,强者有望恒强
研发创新获得正向激励 ,临床价值将成为评判新品优劣的核心标准。首推:恒瑞医药 (国内
龙头创新药企 ,创新与国际化战略进入收获期 ),依次推荐:通化东宝、康弘药业、三生制
药 (1530.HK )、中国生物制药 (1177.HK )等;
药品质量全面向欧美最高标准看齐 ,质量优势有望逐步转化为市场优势。首推:华海药业 (
国内制剂出口龙头企业 ,规范市场制剂批文最多、收入最大 ),依次推荐:京新药业、信立
泰、华东医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