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吴敬梓与《儒林外史》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通过三类肯定性的人物形象,来寄托作者的理想,反映他不断探索的心路历程。 ①叛逆者:杜少卿、沈琼枝 ②真儒名贤:迟衡山、虞育德、庄绍光 ③市井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3)封建末世的社会风情画 ①朝政混乱,吏治不清 ②城市繁荣,商业兴盛 ③歌妓星相,麕集谋生 ④劳苦群众,挣扎反抗 三、《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 1.讽刺小说的杰构 寓讥弹于稗史者,晋唐已有,而明为盛,尤在人情小说中。然此类小说,大抵设一庸人,极形其陋劣之态,借以衬托俊士,显其才华,故往往大不近情,其用才比于“打诨”。……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慼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章) (1)秉持公心: 对不同的对象掌握不同的分寸 马纯上——讽刺中有同情 范 进——讽刺中有叹息 严家兄弟——无情的鞭挞 “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 (1)秉持公心: (2)如实描写: 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鲁迅《什么是“讽刺”?——答文学社问》) 不作主观的说明,以人物的言行矛盾,达到讽刺的效果 (1)秉持公心: (2)如实描写: (3)慼而能谐: 发掘喜剧情节背后的悲剧性内蕴 (1)秉持公心: (2)如实描写: (3)慼而能谐: (4)适度夸张: 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加强讽刺效果 范进中举后发疯、范母喜极而死、严监生临死因点两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等等 (1)秉持公心: (2)如实描写: (3)慼而能谐: (4)适度夸张: (5)运用对比: 用人物前后言行的不一,达到讽刺揭露的效果。 (1)秉持公心: (2)如实描写: (3)慼而能谐: (4)适度夸张: (5)运用对比: (6)击中要害: 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 2.叙事艺术的长足进步: (1)继承了《金瓶梅》所开创的写实传统 现实性 故事型 性格型 (2)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个性化强 传奇性 超常性 平常性 稳定性 流动性 脸谱化 具象化 (3)改变了传统小说中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了第三人称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 3. “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 (1)第一回通过“楔子”以“敷衍大义”,“隐括全文”,然后又以最后一回“幽榜”回映“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除了“楔子”和结尾外,全书主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2-30回,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31-46回,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47-55回,真儒名贤理想的破灭,社会风气更加恶劣。 4.语言艺术: 高度纯熟的白话,单纯明净,清新洗练,同时也吸收了文言语体的艺术传统,实现了白话语体的雅洁化和韵味化。 江南贡院、号舍 第八讲 讽刺小说的杰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写什么的书? 这部书是一种讽刺小说,颇带一点写实主义的技术,既没有神怪的话,又很少英雄儿女的话;况且书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谈什么“举业”“选政”。都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 第一流小说之中,《儒林外史》的流行最不广。(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 一会,(范进)同幕客们吃酒,心里只将这件事委决不下。众幕宾也替疑猜不定。内中一个少年幕客蘧景玉说道:“老先生这件事,倒合了一件故事。数年前,有一位老先生,点了四川学差,在何景明先生寓处吃酒。景明先生醉后大声道:‘四川如苏轼的文章,是该考六等的了。’这位老先生记在心里。到后典了三年学差回来,再会见何老先生,说:“学生在四川三年,到处细查,并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了。’”说罢,将袖子掩了口笑。又道:“不知这荀玫是贵老师怎么样向老先生说的?”范学道是个老实人,也不晓得他说的是笑话,只愁着眉道:“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这荀玫是老师要提拔的人,查不着,不好意思的。”(第七回《范学道视学报师恩 王员外立朝敦友谊》) 片段1: 匡超人道:“我的文名也够了。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是九十五本。弟选的文章,每一回出,书店定要卖掉一万部,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的客人都争着买,只愁买不到手。还有个拙稿,是前年刻的,而今已经翻刻过三副板。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