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我国煤矿水害现状及特点 二 我国煤矿水害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三 煤矿水害防治水技术研究现状 四 矿井水害防治技术工作内容及对策 五 正在从事的煤矿水害防治新技术研究 工作 概况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2000m深度5.57万亿吨;1000m深度2.8万亿吨 煤炭占能源比重大 当前67%;本世纪50% 开采条件复杂 井工开采比重95%;开采深度 400m 安全情况不好 百万吨死亡率6人,居世界之首; 每年死亡总数6000人,超过世界的总合。 煤矿重大灾害事故预测与控制的重要性 如震惊国内外的2005年“8.7”大兴矿难就是水淹区下采煤发生的。大兴煤矿埋深约700m,地层倾角在45°至70°之间。-160至+260m标高的范围为水淹的采空区,蓄水量为1500至2000万立方米;矿井的生产区为-230m至-440m。防水煤柱高度为70至110m。2005年8月7日发生淹井后,人员伤亡达121人,造成事故的原因一方面是急倾斜煤层不适宜留设防水煤柱,另一方面是井下偷采了防水煤柱。再一方面可能是早期煤柱本身就不完整。虽然出水后采用多种物探手段,但效果不理想,未能查明煤柱厚度。 控制关键(开切眼相对富水区位置和工作面长度) ?透水量预计 式中:为煤层倾角 K——渗透系数。 顶板透水事故预测和控制的信息基础 顶板透水事故预测控制的信息,包括水源信息、构造运动破坏情况、采动顶板运动破坏信息及采动支承压力分布信息四个方面。 (1)水源信息,包括: ①顶板含水层数目位置,厚度含水特征(包括含水性质、面积、富水区域分布、水压力及补给水源情况等)。 ②顶板隔水层位置、厚度; ③顶板褶曲、断层。 (2)构造破坏情况,包括: ①褶曲破坏情况; ②断层破坏情况。 正是构造破坏沟通了各含水层及补给水源的联系,形成富水区域。 (3)采动顶板运动破坏信息,包括在不同工作面长度条件下,上覆岩层运动破坏情况及随采场推进的发展变化规律等。关键的信息有: ①在既定工作面长度下,进入破坏的上覆岩层范围,包括直接顶厚度、老顶厚度导水裂隙带高度等。 ②直接顶导水裂隙带各岩梁,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步距,特别是第一次裂断步距等。 ③可能进入导水裂隙带的含水层,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次裂断和周期性裂断步距。 (4)采动支承压力分布信息的重点是采场四周煤壁进入破坏的“内应力场”宽度。 (1)具有较高水头压力的地下水容易克服上覆隔水层内部的软弱结构面中的阻力和面上的摩擦力,沿结构面上升,使承压水的势能变为动能,成为底板突水的动力源之一。 (2)水在动态渗流条件下不断潜蚀、冲刷,破坏隔水层的结构面,降低隔水层的完整性,减弱岩层的抵抗强度并扩大隔水层内部的裂缝,形成贮水空间,一旦与回采空间连通,即可引发突水。 (3)水压、矿压联合作用,加速了底板岩体的破坏,使底板隔水层中的原生裂隙重新活动并形成新的裂隙,使底板隔水层阻水能力下降,底板承压水容易通过破坏裂隙进入回采工作面造成突水。 有关研究表明,单纯的水压作用对完整底板岩体的突破是有限的。水压的作用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中体现出来的,尤其与地质构造条件、矿压作用相结合,就显示出其巨大的能动作用。 因此,研究底板含水层的岩溶裂隙发育状况及地下水网络的分布规律,正确认识底板含水层的富水程度,进行富水区划分,对底板突水预测预报至关重要。 4、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是底板突水的诱导因素,其主要作用是对底板的破坏。 矿山压力的作用强度与开采空间的大小,如采面长度、开采厚度等,顶板管理方式,上覆岩层状况,煤层倾角等因素有关。 开采方法主要包括顶板管理方法、充填非充填、留煤柱与无煤柱、机采与炮采、单层与分层开采、长壁或短壁(沿走向或倾向),支护方式及控顶面积等方面的影响。总而言之,开采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是否有利于增大或减小悬顶及冒落的面积和是否有利于增大、集中或减小、分散矿压的作用。矿压增大和集中,有利于底板破坏,减小和分散则反之。 开采引起的支承压力诱发底板突水,有以下规律: ★ (1)初次来压或周期来压期间易突水 ; ★ (2)工作面后部采空区边缘附近易突水; ★ (3)开切眼附近是底板易突水; ★ (4)工作面推进速度慢,工作面突然停止推进或在停采线处易突水; ★ (5)区段或分带煤柱附近易突水。 四、中间岩层带的进一步划分 在经典“下三带”理论中的第Ⅱ带,即完整岩层带或称其为保护层带。在大厚度的底板隔水层中,由于地质沉积和构造的不均质性决定其不可能是绝对完整岩层。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办公耗材类保证服务的措施.docx VIP
- 网招团队日常管理.pptx
- 阿兹海默症护理.pptx VIP
- 罐区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pdf VIP
- DB32T 4582-2023 宗教活动场所安全管理规范 .pdf VIP
- 专题03 2025年西城区高三一模作文“用功与有功” “如你所愿”导写(原题呈现 审题立意 素材积累 高分范文 类题迁移).docx VIP
- BATCH RELEASE CERTIFICATE(外贸出口BRC两个模板).doc
- (投标书范本)政府采购投标书.pdf VIP
- 专题02 2025年东城区高三一模作文“适合的与热爱的” “先声”导写(原题呈现 审题立意 素材积累 高分范文 类题迁移).docx VIP
- 沪教版九上化学 2.1 性质活泼的氧气第2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 课件(共1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