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治疗方略 万古霉素出现耐药 ——全球的VRE Number of enterococcal strains by region No. of isolates (%) 替考拉宁 ——独特的分子结构与特性 替考拉宁组织和体液浓度高 使用负荷剂量 ——有助于提高血浆谷浓度 利奈唑胺在美国已有耐药株报告: LEADER Surveillance Program (2004-2007) FDA发布利奈唑胺安全性警告 美国FDA于2007年3月16日发布关于利奈唑胺的安全性警告: 利奈唑胺未被批准用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导管接触部位感染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与处理临床实践指南(2009)》 不推荐疑似但并未确诊的血管内导管相关血行感染患者使用利奈唑胺 (证据级别A-I) 他格适?——粒缺伴发热经验之选 亚太地区粒缺伴发热治疗指南(2005)推荐:他格适?是治疗粒缺伴发热的经验之选 他格适?可初始用于经验性治疗下列粒缺伴发热患者:严重的粘膜炎、血管插管部位出现的感染征象、培养出MRSA、严重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或呼吸窘迫 存在严重败血症感染病灶和体征的高危患者,推荐选用替考拉宁联合头孢吡肟、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治疗 谢 谢 患者特征 特 征 利奈唑胺组 替考拉宁组 患者人数 平均年龄+/-标准误差 性别(男/女) 入住ICU 经验性治疗 vs 目标性治疗 单一用药 vs 联合用药 初始治疗 vs 补救治疗 阳性症状量表分数(平均值±标准误差) VAP前的插管天数 169 56.21±18.15 99/70 36% 21% vs 79% 33.7% vs 62.3% 24% vs 76% 48±18* 15±9? 91 59.98±20.34 62/29 26% 30% vs 70% 9.8% vs 91.2% 57% vs 43% 37±9 6±3 *:p0.007;?:p0.002 C.Tascini. et al.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09;21:311-316. 利奈唑胺组 替考拉宁组 菌血症患者占25% 肺炎患者占19.5%:22名患者为VAP,且均由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引起;仅3例为早发性 菌血症患者占16% 肺炎患者占20%:10名患者为VAP,亦均由MRSA引起,早发患者则占了7例 菌血症及肺炎是两组患者最常见的感染类型 C.Tascini. et al.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09;21:311-316. 临床有效率(%) 32/37 12/15 15/22 7/10 15/16 11/14 13/16 9/14 13/14 8/13 10/14 利奈唑胺治疗各部位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与替考拉宁无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果 C.Tascini. et al.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09;21:311-316.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利奈唑胺组(169例) 替考拉宁组(91例) 12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9例为贫血(1例患者用药超过100天后因贫血而停药),1例在用药96天后出现可逆性下肢神经病,1例为过敏反应,1例为呕吐 91例患者未发生不良事件 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替考拉宁组 C.Tascini. et al.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09;21:311-316. 两组病死率比较 患者病死率(%) 27/169 10/91 结果显示:利奈唑胺组的总体病死率略高于替考拉宁组 C.Tascini. et al. Journal of Chemotherapy. 2009;21:311-316. 0.44 0.45 0.24 0.14 全体 (20,878) 0.00 0.00 0.00 0.00 链球菌 (3,241) 1.13 1.83 0.64 0.80 肠球 (2,659) 1.76 1.61 1.13 0.20 CoNS (2,854) 0.06 0.03 0.03 0.00 金葡 (12,124) 2007 2006 2005 2004 菌数 不敏感株(% ) 主要耐药机制, G2576T 突变 2007年在2株葡萄球菌中查出cfr 基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