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列夫 托尔斯泰 1.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托尔斯泰以及他在俄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2.教学内容:生平与创作;托尔斯泰的世界观;《战争与和平》;《复活》;托尔斯泰主义;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形象。《安娜·卡列尼娜》;安娜悲剧的根源;艺术成就。 3.教学重点及难点:《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主义。 4.教学方法:宣讲与提问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十九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为后人留下为数众多的优秀作品,与巴尔扎克一起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中两座最高、最辉煌的峰峦。 一、生平与创作 托尔斯泰出身于图拉省雅斯纳雅·波良纳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他是家中的第四个儿子。一岁半时,他母亲去世。37年全家迁居莫斯科,这年他父亲又不幸去世,四个儿子的教养全部落在他姑妈身上。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次年他又转入法律系。47年,他弃学回乡,和三个哥哥分家,他得到了雅斯纳雅·波良纳这个庄园。 托尔斯泰故居——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中的湖边 在家乡列夫曾一心进行改革,但遭到失败。51——56年他在高加索服役。在部队,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并参加了塞瓦斯托波尔战役。战争的经历使他写出其成名作《塞瓦斯托波尔故事》,56年他以中尉的官衔退役。52——56年,他写下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52)、 《少年》(54)、《青年》(57)】。 自修与创作 63—69年他致力于创作《战争与和平》。这其间他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渊博的知识,懂得13门外语。77年,《安娜·卡列尼娜》的单行本出版。这时,俄国的现状,尤其是农民的问题引起他紧张思考。80年他开始写《忏悔录》和《教条神学的研究》,对宗教和信仰问题很重视。84年他翻译出中国老子的《道德经》。 57年他初次出访西欧,但西欧的文化使他产生极其厌恶的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短篇小说《琉森》中。不久他又回到家乡,再次厉行改革,由于不能得到农民的信任,改革再次陷入失败。同时,在家乡他还兴办教育,并创办了《雅斯纳雅·波良纳》杂志。此外,他还担任广泛的社会工作,被选为贵族调停人。62年他与莫斯科一位名医的女儿索菲亚结婚。 86年他先后完成两个剧本《黑暗的势力》和《教育的果实》。 最后的创作 87年他得到《复活》的素材,89年他根据这一素材写成《柯尼的故事》。93年他完成长篇著作《天国在你心中》,这是他60年代开始的思想探索和理论研究的总结。97年他发表《艺术论》。98年他一心写《复活》终于99年出版。1901年他被开除教籍。1904年他完成最后一个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 1910年10月28日他为彻底放弃贵族特权,过平民化的生活,与家人发生冲突而离家出走,在途中的阿斯塔波夫火车站因受寒患肺炎病故,享年82岁。 托 尔 斯 泰 墓 二,世界观转变及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出生于名门贵族,自幼怀有善良的天性,并敏锐地感到社会的不公平。早在40年代他就开始思考“贵族与农民”的问题。50年代他经历了一场自我灵魂的洗涤,开始寻求“人生的真谛”。这一点从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和《青年》中可以看出。 56年他发表了《一个地主的早晨》就记录了他从“博爱”出发,为农民修葺房屋,减租,试想把农民从贫困中“解放”出来,但由于这种种愿望没能得到农民的理解,归于失败。60年代,他又决定放弃贵族特权,主张走“平民化”的道路。《哥萨克》就是这一主题的表现。 世界观转变 70年代,托尔斯泰的宗法制农民观念逐渐形成,这一点表现在列文形象身上。80年代初,俄国农业连年欠收,饥荒空前,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饥谨。同时,农民运动席卷全国,凡此种种都引起托尔斯泰的极大关注和不安,他走访教堂和修道院、参加人口调查,从而更加认清了本阶级的腐朽和旧制度黑暗。所有这些都大大加速了他的世界观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最后完成于81年,他自己曾在《忏悔录》中说道:“1881年这个时期,对我来说,乃是从内心改变我的整个人生观的一段最为紧张炽热的时期”,“我弃绝了我那个阶级的生活”。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在道德宗教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学说,即:“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爱一切人”。他认为以恶抗恶只能引起新的恶,而不能消除恶,只有历经每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才能根除恶。这种托尔斯泰主义对革命是有害的,它最充分地反映在他的长篇小说《复活》中。 三、作品分析 《童年、少年、青年》(52—56)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