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一

第一章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与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持续获得现代性的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文化的、政治的,世界的、本土的,现实的、历史的力量都对文学的现代化发生着影响,这些外因影响着它的萌生、兴起,影响着文学运动、文艺论争、文学创作,形成中国现代文学种种迅速、纷纭的变化,构成一部能折射历史的方方面面、多姿多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人的发现与文学史构成 1.“人”的观念的演变,是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2.各种创作方法的形成决定于创作主体从何角度发现“人”、思考“人”。 3.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 4.文学创作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改良与革新,各种文体的革命驱动着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1.“人”的观念的演变,是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大裂变,梁启超倡“新民”说。所谓“新民”,就是新的“人”的观念。这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的现代化的呼唤。 “新民”说剥落了封建君主、宗法家族的囚束,属于国家,属于社会,称为“国民”。 1.“人”的观念的演变,是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四文学倡扬个人的旗帜、胡适宣传“易卜生个性主义”,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五四对“人”的个性主义的发现,被称为“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这一人的观念具有20世纪文化的现代性。 在这一人的理念基础上产生了五四文学的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有《狂人日记》对“人”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思考,有《阿Q正传》对旧“人”的反思,有《沉沦》中人性的表现,有《女神》青春的放歌,有新月派的人性抒发。 2.各种创作方法的形成决定于创作主体从何角度发现“人”、思考“人”。 “文学是人学”。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这是又一意义上的对人的发现。 各种创作方法的形成决定于创作主体从何角度发现人、思考人。看重人的社会性、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就形成现实主义;着眼于人的心灵情感的,则倾向于浪漫主义;而认定人的心灵真实、潜意识的深刻性的,就走向现代主义。这些都包含于“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深刻性中。 3.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 易卜生主义以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使个人的自由、自尊、人格、人权在理性主义的辉耀下显现出耀眼的价值。 启蒙主义者卢梭以理性主义思想呈现人性的正负面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人性复杂性与丰富性的揭示,使人的真实自我获得了理性主义的确证。 尼采则把人的自我张扬到极致,并且 颂扬了个人对传统社会的叛逆精神。 弗洛伊德则揭穿人的深层意识, 那在个人潜意识中涌动着的性欲。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演出《玩偶之家》 3.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 易卜生、卢梭所揭示的人,是人类对自我的理性主义认识,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自我的非理想主义层面的揭示,使人的内涵获得了现代性。这使得五四时期中国文化、文学对于人的发现,构成一个完整丰满的、现代性的人学观。五四文学、五四文学观就是建构于这一新的人的观念。 3.西方文学作品进入了普通人的阅读视野,启发着20世纪中国文学如何表现“人”。 新时期文学是对“人”的观念的寻找与恢复。“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文化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体现了这种人的观念的寻找、恢复与深入的过程。 与这一过程相呼应的,是西方文学的又一次深刻的影响。 西方数世纪文学在新时期短短十多年中几乎都曾被介绍进中国,其中影响最大、最广、最深的是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尼采、弗洛伊德、贝克特、萨特这四位是对新时期文学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 “上帝死了”、“力比多”、“人的荒诞性”、“他人即地狱”、“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观念渗透在最近20年的文学创作中。 贝克特《等待戈多》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二、中国文学现代化开端 1.“没有晚清,何来‘五四’?” 2.文化机制的变化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法律对从事文学活动者和报刊繁荣的基本保障。 第二,报刊、书籍等现代出版业的发展。 第三,现代社会分工在文学创作队伍方面率先实现。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三、文学观念的变革 1.梁启超与“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2.陈独秀与戏剧观念的更新 3.晚清的白话文运动 4.林传甲、黄人与《中国文学史》 5.王国维的文学观念 梁启超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四、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