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造形心理学(一)知觉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料
* 造形心理學(一):知覺心理學發展的歷史進程 造形心理學課程講義(一) 知覺心理學發展的歷史進程 知覺研究企圖解決什麼問題? 感覺是什麼?知覺是什麼? 刺激要到達何種程度才能引發知覺,又要經過哪種程度的編譯才能變成知覺? 我們的感覺接受器每一刻都在接收大量的資訊,人如何從中產生一致性的知覺? 感覺材料是如何被加工成我們對周圍環境的心理表徵 過去的經驗對產生知覺的重要性如何? 從歷史的觀點瞭解知覺心理學 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說過:心理學有一段很長遠的過去,可是卻只有短暫的歷史。 幾乎所有的西方科學都源自哲學,也包含心理學在內。 心理學到了十九世紀才脫離哲學的範疇。 知覺研究不過是心理學中的一部份,但從整個發展脈絡來看,整個心理學史經常在討論知覺並處理知覺所引起的各種問題。 從哲學與歷史的觀點有助於我們對於知覺心理學的瞭解。 哲學範疇下的心理學 希臘哲學家們首先關心的哲學問題是:構成宇宙的根本成分與原則是什麼? 約西元前500年,哲學家們開始思考「人的問題」 認識論(epistemology)與知覺心理學的議題關係至為密切。 普魯塔格羅斯(Protagoras,約490-420 B.C.)主張「人是萬物的尺度」(of all things the measure is man)。 柏拉圖(Plato,約400 B.C.) 指出,正因為我們的感受、知覺只是一種相對的、隨時會變動的、不完美的圖樣,因此這些感受經驗不夠資格稱為知識。 亞里斯多德為心理學成為經驗科學之路邁出了第一步。 亞氏的觀點與柏拉圖幾乎完全相反。亞氏認為必須先透過個別事物的感覺經驗,包括味、嗅、視、聽、觸覺等等感官的訊息輸入到統覺中心,然後轉變成有意識的、持續的知覺經驗,最後將這些被動的知覺經過主動的心靈運作,才進一步提煉出真正的知識,亞氏將這些真正的知識稱為一般概念(universals)。 亞氏之後有另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奧坎(William of Ockham,約A.D.1290-1349)甚至假定人類所有的知識都來自真實世界的感覺經驗,並透過直覺認知而產生。因此心靈的運作可以藉著相似的特性,將事物分類而形成一般概念。這些概念是經由學習而來,後來形成心靈的習慣、慣性,而得以在沒有感覺訊息下進行思考,因此這些知識的真假是需要考驗的。亦即「如何從感覺經驗形成一般概念?」是一個心理學問題,而不是形而上的問題。由此,Ockham也堪稱是現代經驗主義的鼻祖。 知識論的議題始終離不開感覺訊息的處理與統整。 還未脫離哲學的心理學也是在探討,從感官訊息登錄到經驗意識形成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整個心理學研究的主軸。 感官得到的感覺可能和由意識統整到的經驗,但整體意識經驗是否真能化約成一束束的感覺來研究?或者說心靈意識與肉體感官之間如何溝通? 笛卡兒(Rene Descartes,A.D. 1596-1650) 將人區分出物質的肉體與非物質的心靈兩部分。這兩部分有交互作用,這被後世稱為二元論。 史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1632-1677) 提倡心物本為一體的兩面,是兩個平行的系統,誰也不能影響誰。例如從自己的觀點來看,自己的思維是心靈的活動,但是從別人的觀點來看則是身體的運動了。這被後世稱為一元論者。 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tz,1646-1716)重新修訂笛卡兒的二元交互作用理論。他認為心與物兩者各有其互不影響的運作程序,就好像兩個鐘各自走各自的,但卻又互相一致。 萊布尼茲說明所有的知覺都由無數的微覺(petit perception)組合而成。微覺是一種弱得讓人知覺不到的刺激,就好像一滴水掉在岩石上是聽不到的,但海浪拍擊岩石的聲音便清楚可聞了。 萊氏也強調這種組合並非單純的累積。要使這些粗略、模糊的知覺進入意識層面的統覺(apperception),需要主動的注意力介入。這些想法對後來心理物理學、閾下知覺、潛意識等等議題的探討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強調心靈像一張白紙(tabula rosa),經驗將觀念寫在紙上 柏克萊(George Berkeley,1685-1753)以視覺經驗的內省來說明,只有經過學習才能學會距離遠近、物體永存等等概念。 休謨(David Hume,1711-1776)則以「知覺」這一個名詞取代洛克的「概念」一詞,又將知覺區分為直接由實物感覺而得的印象(impression)與由印象產生的觀念(ideas)。印象才是真的,觀念則視其是否得自實體印象來分辨真偽。他強調複雜的觀念是由簡單的感覺組合而成,每天的經驗變成習慣,而知識就是一種習慣。 雷德(Thomas Reid,1710-1796)也認為吾人並不是透過虛無飄渺的觀念了解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GTJ08-2001-2016 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ocx VIP
- 污泥( 废水)运输服务方案(技术方案).doc
- 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2025.docx
- 初中英语语法大全.pdf VIP
- 八升九分班考数学试卷.docx VIP
- DB3711_T 165-2025 中小企业劳动用工风险防控服务规范.pdf VIP
- DB3711_T 167-2025 夏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pdf VIP
- 北师大版八升九数学试卷.docx VIP
- 原子结构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沃尔沃-V90 Cross Country-产品使用说明书-2020款 T5 AWD 智尊版-V90CC T5 PZ10GC1-3110819w46V90CC_OMA~Z.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