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综合性学习 孔子和孟子的生平 圣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史记》称“孔子贫且贱”,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论语·子罕》) 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亚圣孟子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孔子和孟子作为凡人的一面 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所吹捧、所神化的那样,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等等,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 他赞美颜回安于贫困,又汲汲于追求富贵,甚至奔走于权贵之门,国君召唤他,他等不及驾好车马,就赶快跑了去。 孔子对他的学生很严厉,批评起来不讲情面,他批评“宰予昼寝”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而有时对他的学生也很亲切 孔子为人,有时很豪放,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可是有时又很拘谨,循规蹈矩不敢超越古代的礼仪一步,他走进朝廷的门,那种谨慎的样子,好像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一般。 孔子不懂农业生产,也鄙视劳动。 孔子也有被难倒的时候,并非“万事通”。 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他也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孟母就会立即搬家。起初,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心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就立刻搬家。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他又学着玩,孟母又在心里想:“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就连忙又搬家。最后,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这时,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断织督学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但也有一般幼童的贪玩。一天,孟子竟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 儿子回家时,孟母不声不响拿起剪刀将织成的锦绢 拦腰剪成两段,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剪断织绢!一个君子学以成名,你今天不读书,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鲜明印象,从此孜孜汲汲,日夜勤学不息。 孔子和孟子作为圣人体现出的思想光辉 寓学于乐 让我们用游戏的方式体会他们的不平凡 看故事 猜成语 明事理 学做人 读名言 悟至理 获启发 利于行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孟子名言 孔子和孟子的影响 孔子和《论语》 《论语》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由弟子门人所集。今本《论语》共二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学术、教育思想等等,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最重要的文献,儒家的主要经典,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 《论语》的影响 《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