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环境化学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本节重点 一、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1.水中的颗粒物类别 (1)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 矿物微粒 主要指硅酸盐矿物,其中: 石英(SiO2)、长石(KAlSi3O8)等矿物微粒 颗粒粗、不易碎裂, 缺乏粘结性。 黏土矿物 (云母、蒙脱石、高岭石) 主要是铝镁的硅酸盐,由其他矿物经化 学风化而成,具有晶体层状结构、有粘 性、具有胶体性质, 可以生成稳定的 聚集体。 表面吸附—物理吸附,与胶体的比表面 积有关。 离子交换吸附—物理化学吸附,水环境中一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释放等量其它阳离子。属可逆反应,不受温度影响,交换吸附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吸附剂性质有关 专属吸附—受化学键作用外,还受加强 的憎水键、 范德华力、氢键等的作用。 在水环境中:配合离子、无机高分子、有 机离子、 有机高分子专属吸附强烈,水 合氧化物胶体对金属离子有较强的专属吸 附。 氧化物表面配位吸附模式(p124) 吸附是指溶质在界面层浓度升高的现 象,水体中颗粒物对溶质的吸附是一个动 态平衡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 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 溶质平衡浓度 (C) 之间的关系用吸附等温 式表达。 胶体颗粒聚集的基本原理是:两颗粒在相互接近时产生几种作用力,如多分子范德华力、双电层静电斥力和水化膜阻力等,这几种作用力的综合效应使颗粒物聚集。 两个概念: 凝聚 ---- 由电解质促成的聚集 絮凝 ---- 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 胶体颗粒凝聚的基本原理-DLVO理论 总综合作用位能: VT=VR+VA VA 范德华力, VR静电斥力 1. 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碳酸盐(以CaCO3为例) 封闭体系 (只考虑固相和液相,把H2CO3*当作 不挥发酸处理) CT为常数,CaCO3的溶解度 CaCO3 = Ca2+ + CO32+ KSP = [Ca2+] [CO32-] = 10-8.23 CaCO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在纯水中溶解,溶质为:Ca2+、H2CO3*、 HCO3-、CO32-、H+ 和 OH- [Ca2+] = [HCO3-] + [H2CO3*] + [CO32-] = CT 根据电中性原则: [H+] + 2[Ca2+] = [HCO3-] + 2[CO32-] + [OH-] 当pH pK2 10.33时,α2≈1 lg[Ca2+] = 0.5 lg KSP 当pK1 pH pK2时 ≈ K2 / [H+] 则,lg[Ca2+] = 0.5lgKSP–0.5lgk2–0.5lgpH 当 pH pK1时 ≈ K1K2 / [H+]2 则 lg[Ca2+] = 0.5lgKSP – 0.5lgK1k2 –pH (图3-14) 开放体系 CaCO3暴露在含有CO2的气相中,大气 中pCO2固定,溶液中CO2浓度也相应固定。 由于: 根据溶度积关系则: (图3-15) 小 结 难溶盐在天然水体中存在一系列 沉淀-溶解平衡,各组分在一定条件 下的浓度与难溶盐的溶度积和碳酸平 衡有关。 1. 电子活度和氧化还原电位 电子活度的概念 酸碱反应 pH定义为: pH = -log(αH+) 氧化还原 pE定义为: pE = -log(αe) αe(电子活度) 热力学定义: 根据 H2 的半电池反应 2H+(aq)+ 2e = H2 (g)当反应的全部组分活 度为1单位,该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可定 义为零。即当H+(aq)为1个单位活度与H2 为1.0130×105 Pa (活度1)平衡的介质中, 电子活度α为1,则pE = 0.0。 根据 Nernst 方程 水的氧化还原限度 边界条件: 氧化限度 1.0130×105Pa 氧分压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