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之刺激性气体(PPT 86页)
四、临床表现(2) 3.重度中毒:深昏迷或植物状态,血液HbCO浓度可高于50%。 4.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约经2~60天的“假愈期” ,又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5.慢性影响: 神经衰弱症候群 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 四、临床表现(3) 五、诊断 诊断原则: 吸入较高浓度CO的接触史 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血中HbCO及时测定结果 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CO浓度测定资料 并排除其它病因 六、处理原则(1) 治疗原则: 移离现场 吸氧,高压氧 防治脑水肿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六、处理原则(2) 预防: 产生CO的场所应安装自动报警器 生产设备、管道和阀门要经常检修,防止漏气 进入CO浓度较高环境时应有防毒面具 车间空气中CO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作业时间较短时可以适当放宽 氰化氢(HCN) 氯气(chlorine, Cl2) 一、理化特性 氯为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易溶于水和碱性溶液,也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液。遇水可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 在高热条件下与CO作用,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COCl2)。 二、接触机会 电解食盐,使用氯气制造各种含氯化合物等。 氯气罐 三、毒 理 (1)主要作用于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也可作用于肺泡。 (2)低浓度时仅侵犯眼和上呼吸道,对局部粘膜有烧灼和刺激作用。 (3)高浓度或接触时间过长,产生的氯化氢和次氯酸,可引起支气管痉挛。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或喉痉挛。 四、临床表现(1) (1)急性中毒: 刺激反应:出现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轻度中毒: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水肿;哮喘样发作。 重度中毒: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水肿;ARDS;窒息;并发严重气胸、纵隔气肿或严重心肌损害;猝死。 (2)慢性作用: 可引起上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粘膜刺激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硬化的发病率较高; 可有类神经症和胃肠功能紊乱; 皮肤可发生痤疮样皮疹和疱疹; 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四、临床表现(2) 五、防治原则 同刺激性气体防治原则 预防:氯气的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MAC)为1mg/m3。 氮氧化物 一、理化特性 氮氧化物 (nitrogen oxide,NOX)是氮和氧化合物的总称,俗称硝烟。 主要有氧化亚氮 ,一氧化氮 ,二氧化氮 ,三氧化二氮 ,四氧化二氮及五氧化二氮等。 除二氧化氮外,其它氮氧化物均不稳定,遇光、湿、热变成二氧化氮。 生产中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系红棕色气体,较难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 二、接触机会 ①制造硝酸、用硝酸浸洗金属或硝化有机物。 ②制造硝基化合物如硝基炸药、硝化纤维、苦味酸等。 ③苯氨染料的重氮化过程。 ④焊接、气割及电弧发光、卫星发射,火箭推进、汽车、内燃机排放尾气中及矿井、隧道用硝铵炸药爆炸时均含有或产生氮氧化物。 ⑤存放谷仓中的青饲料或谷物经缺氧发酵产生氮氧化物。 三、毒理(1) 二氧化氮较难溶于水,对上呼吸道粘膜刺激作用弱 进入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及肺泡,与水作用形成硝酸和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导致肺水肿。 硝酸和亚硝酸被吸收入血后形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硝酸盐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亚硝酸盐能使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 三、毒理(2) 氮氧化物中 若以NO2为主,主要引起肺损害 若以NO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明显。 二 窒息性气体 一、概念 (1) 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 gases):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主要致病环节都是引起机体缺氧。 供给 摄取运输过程 利用过程 空气 O2 肺 O2 血液 O2 组织细胞 O2 CO2+H2O 能量 单纯窒息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 细胞窒息性气体 N2、CH4、CO2 CO、苯的氨基、 硝基化合物 氰化物、H2S 化学窒息性气体 单纯窒息性气体:其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可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肺内氧分压下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机体缺氧、窒息。 一、概念 (2) 化学窒息性气体 是经吸入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