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漫蜂业路 深深学者情
——听颜志立老师培训课,感悟他的蜂学人生
久旱逢甘雨,人生大喜事。从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养蜂人,接到蜂业合作社领导阮龙生的电话,11月29日邀请湖北省养蜂领导颜志立老师来黄梅龙感湖农场为养蜂人授课,蜂农无不欢欣鼓舞,久旱逢甘雨的心清溢于言表。
2012年11月29日这一天,湖北黄梅龙感湖农场广播电视大厅前的停车场上,一大早就人声鼎沸,前来参加听课的蜂农络绎不绝。首先是黄兆新先生讲“蜜蜂的营养学”与“蜜蜂的病虫害”。一般人只知道蜜蜂对营养的需要和人类对蜜蜂的索取。殊不知,在蜜蜂自身储备食粮被人类过多地索取后,加以替代人工饲料,蜜蜂最容易产生病虫害,把蜂农养蜂过程归纳后提升到理论上来,又把产生的结果反馈给蜂农,真使人耳目一新。
颜志立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长江中游蜜蜂饲养要点”。他着重讲解了长江中游四省(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蜜蜂四季管理要点,其重中之重地讲了冬季管理。时当蜜蜂的越冬时期,带着问题前来听课的养蜂人,听到讲解的问题切身切己时,由鸦雀无声到纷纷议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颜老师根据近十年来长江中游蜜蜂越冬前期暖冬,后期倒春寒的气候特点,搜集了很多人保护越冬蜂所采取的措施,俱是通过电视图片展示在大家的面前。电视大屏幕上课,养蜂者感到清晰又新奇。多年来,颜老师走遍长江南北,摄下了许多关于蜜蜂的图片。他的数码相机储存卡装了一小布袋。养蜂人与蜜蜂的各项图片要有尽有。我们通过大屏幕,看到了很多的先进越冬保蜂方法。有的放在墙边,蜂箱用稻草或禾杆覆盖,有的用布、衣服或保蜂罩覆盖。总之养蜂人要想尽一切办法,在蜜蜂越冬期控制空飞,千方百计地保存蜂群的实力,把好春季繁殖关。颜老师的授课深深地打动蜂农们的心。特别是他诸多图片,利用别人的成功经验来说明问题,切入养蜂人的实际,真谓是及时雨啊。
笔者听课正当入时,思绪慢慢飞越到几年前。在2008年杭州第九届亚洲养蜂博览会大厅中,我通过平时在杂志上看到中国养蜂学会领导人的合影,从万人丛中认识出扛着摄影机摄拍展台图片的颜志立老师,匆忙地握手又匆忙地道别。直到2010年10月13日,他来到我家考察蜜蜂,了解蜂情,并选定我为他与江西农大的曾志将教授承担的国家蜂业技术体系实验的示范蜂场。三年来,我与他除了电话讯息交流外,每年要参加他的项目会议两次,一次上半年在南昌江西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布置任务,一次下半年在武昌实验总结报告会,聆听了多次颜老师的会议讲话,深深地了解他的人品与性格。
颜老师是我国蜂业理论家。他的蜂学文章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我国蜂学界的佼佼者。《蜜蜂杂志》几乎每期必登。而且他的文章思路与其人生道路相似,涉及范围广,类别多,文风质朴,逻辑性强,读起来引人入胜,令人有穷追不舍的感觉。
颜老师又是蜂业界传媒学者。早期的《湖北养蜂》是他的主编,他把养蜂人的经验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丰收与喜悦。揉和到本本蜂刊上,为湖北乃至全国的养蜂人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养蜂学会副理事长的他,十多年来,国际与国内的养蜂会议几乎都参加,而且那些报道国外养蜂动态,蜂情种种都出在他的笔下。真可谓行万里路,察万场蜂,发万篇文。就在这次蜂业流动培训班上,他告诉我说:今天来黄梅龙感湖培训课是第10场,还有10场培训课在等着他。
颜老师是蜂业界的探索者,他踏遍湖北境内的名山大川,如鄂西北的神农架,鄂东的大别山,鄂西的恩施山区以及鄂湘赣交界的瑞昌境内的幕阜山,在那里考察中蜂资源及各地中蜂饲养方法的优劣与差异,指导科学饲料中蜂。“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是他极为认同发展中蜂的饲养法。不仅如此,就连全国各地许多先进养蜂场他都考察报道过。特别是湖北的蜂农,许多蜂场他都亲自去考察,他手中关于养蜂和养蜂人的资料可以说是蜂界之最,数码相机的储存卡满了一张又一张,最后编号装满了小袋,放入包中随身携带。他上能进入我国蜂业界高层,参加国际蜂会,决策中国蜂业;下能深入千万个养蜂场了解蜂情,报道出蜂业巨篇,这种上达“天庭”,下通基层的蜂业领导人是我所见到的第一位。
颜老师是出色的蜂业研究组织与实施者,作为国家蜂业技术体系武汉综合试验站的负责人,他奔波全省调查了解,深入蜂农之家,亲自考察选定养蜂人做他的课题示范户。这多达9项技术改革课题,需要最适合的人选,包括蜂群数量,养蜂人的素质,定地饲养或转地饲养,都是他亲临现场考核选定的。在全省10余示范人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0岁,最大的数是我70岁,余下具是30-50岁之间各层次年龄的养蜂人,这年龄梯队,在攻克蜜蜂饲养技术难题上,既利用各年龄层养蜂经验,又衔接上下代人在蜂业技术上的传承与交替。颜老师年过花甲,退休已近三年,应该说是好好享受幸福。在一次会议前,他和曾志将教授说道:人家说我要得到的得到了,学位和名誉都有了(他俩具享受国务院特别津费补贴),为何还那样奔波操劳,因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象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