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我国古代邸报的起源与展演变
中国档案事业史期末论文
浅谈我国古代邸报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作者:周云云
学校:山东大学 年级:09级 学号:200900081052
联系方式指导老师:王云庆
浅谈我国古代邸报的起源与发展演变
摘要:邸报,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报纸,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本文在充分认识邸报内涵的基础之上,以汉、唐、宋、元、明、清为时间界限,简要阐述了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介绍了各时期内邸报的发展状况,并总结了我国古代邸报演变过程中较为突出的特点,概略地分析了其所扮演的历史角色,以全方位地认识我国古代邸报形成与发展演变,了解我国古代新闻传播媒介的主要脉络。
关键词:邸报 形成 发展 演变
Superficially analyz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fficial newspapers in ancient china
Abstract:As the first newspaper in ancient china ,the official newspaper can be described as something that has a long history. Based on the fully understand of the content of i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dividing its history into five dynasties. Besides, this article also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among the history of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roughly analyzes the role it plays in the history, so to comprehensively be aware of the theme and find out the main context of news media in ancient china.
Key words: official newspaper formation development Evolution
一 何谓邸报?
(一) 邸报的概念
邸报,又名“杂报”、“朝报”、“条报”、“京报”等,其发展在我国可谓悠久。明确邸报的含义,须先了解“邸”为何义。《史记?封禅书》记载,“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汉书注》亦有:“郡国朝宿之舍,在京师者率名邸。”可见,“邸”是一种地方(郡国)驻京办事处,它连系中央与地方,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与官员任免调迁等有关的消息都是邸吏收集抄录的内容,此即为“邸报”。“邸报”最初由朝廷内部传抄,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总之,邸报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属于新闻文抄。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从未中断,性质和内容也无较大改动。
(二) 邸报所刊内容
纵览各朝邸报,内容虽略有差异,但大体如下:
(1)皇帝的起居言行和上谕、朝旨、书诏、洪令等。皇帝位于封建政治系统的顶端,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封建政权的中枢。因而皇帝的言行,在邸报的发行者与读者看来,都极其重要。故这类记载在邸报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开元杂报”(唐朝邸报)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皇帝亲耕藉田的消息。
(2)官吏的升黜、褒奖眨斥等。作为邸报的读者,官吏和跻身仕途的士大夫对此最为关注。尤其是在宋以后,邸报为中央控制,封建王朝借此作为奖罚官吏、显示皇恩的一种手段,此类记载便更是增加。
(3)大臣、各地官吏的部分章奏疏表。宋庆历年问,为示奖罚分明,朝廷鼓励各地官吏进言,并于邸报上转载京外各州、军的章奏,此后便成为邸报上的重要内容,但并不进行全文转载,而且也往往不转载全文,而示根据朝廷所需,转载部分章奏,或其中节录。
(4)此外,邸报偶尔登载社会轶闻。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中,曾提及因邸报误传而引起的一则笑话,其文如下;“浙之东,言语黄王不辨,自昔而然。王克仁居越,荣邸近属也。所居尝独毁于火,于是乡人呼为‘王火烧’。同时有黄瑰者,亦越人,尝为评事,忽遭台评,云其积恶以遭天谴,至于独燃其家,乡人有‘黄火烧’之号。盖误以王为黄耳。邸报既行,而评事之邻有李应麟者,为维扬幕,一见大惊,知有被火之事,亟告假而归,制史李应山怜之,馈以官楮二万。及归则家无恙,乃知为误耳。”不过邸报登社会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