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 目 录 前 言 一、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 (一)曲作者 (二)词作者 (三)作品创作背景 二、作品分析 (一)歌词分析 (二)曲式分析 三、作品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指挥手法方面 (二)声乐演唱方面 结 语 附 录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 摘 要:《在太行山上》是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部经典作品。它是为奋战在太行山上的战士们所作,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歌颂了战士们英勇杀敌、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本选题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曲式等方面入手,全面解析《在太行山上》作品的内在含义,掌握演唱合唱曲的技巧要领以及抗日歌曲创作的风格特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艺术处理。 关键词:在太行上;混声合唱;桂涛声;复二部曲式;作品分析 前 言 回顾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有一个时期的成就不容忽视,那就是抗战时期,《在太行山上》就是当时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战歌。在那个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公理与强权生死搏杀的时期;作者记录的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心声,而是亿万中国人在面对民族危难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一部作品,首先就是对作品内容,情感脉络和所要表达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把作品的背景,情绪的表现,曲式的运用等方面完全了然于心,胸有成竹。只有全面的了解,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准确的表达音乐的形象,做到具体、细腻、生动、感人。 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 理解一首作品的第一步应该去了解作者的情况,何种背景下写成的,这样才能初步的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一)曲作者 冼星海(1905年至1945年),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里长大。[1]1928年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31年在巴黎学习。回国后面对同胞们家破人亡的遭遇,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作品,为抗日运动的宣传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其优秀作品有:战斗性歌曲《战歌》《救国军歌》,抒情性歌曲《夜半歌声》《黄河之恋》,劳动性歌曲《搬夫曲》,说唱性歌曲《打倒汪精卫》。 (二)词作者 《在太行山上》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抗战歌曲,一提起这首歌,人们自然而然的会想起他的作曲者冼星海,但是对他的作词者桂涛声却很少有人了解。 桂涛声(1901年-1982年)原名桂独生,字昂之,笔名涛声,云南籍回族音乐家。[2]1903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但是其家业到他父亲那一代就已经败落,再加上桂涛声幼年丧父,全家仅靠母亲种地糊口,生活非常的艰难。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挡桂涛声求学的愿望,1918年从沾益县高小毕业以后,又在云南省第三师范和云南省立美专绘画科学习。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1937年,由于被特务的出卖,被捕入狱。1937年全国抗战全面爆发,极具爱国热情的桂涛声毅然决然地北上太行山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抗战胜利后,他来到上海教学。文化大革命时期,因苏州反省院经历,受到无端的批斗,1979年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昭雪。此后,桂涛声一直在从事民族音乐研究工作,1982年12月16日病逝。 (三)作品创作背景 太行山位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边界,山林耸立,地形复杂,是我国重要的军事重地。 七七事变后,桂涛声跟随李公朴前往太行上,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在战火激烈的太行山区,桂涛声的足迹踏遍了千山万壑,他走访了各股抗战力量:八路军、游击队员、国民抗战将士……这半年在太行山上的见闻使他备受感触:他见到敌人的铁骑践踏祖国腹地,他见到有志青年积极从军,更看到了八路军战士是怎样的英勇抗战,这些都给了他力量……于是奋笔疾书,写下了《在太行山上》这不朽的诗篇。后来,被著名作曲家冼星海一眼看中,1938年为《在太行山上》谱曲。就这样一首荡漾着庄严肃穆和博大浪漫主义民族之魂的合唱作品诞生了。[3] 作品分析 我们拿到一首作品,映入我们眼帘的应该是这首作品的歌词,从歌词出发能够直接而全面的了解作品所要描写的事物,以及所要抒发的感情。见附录 (一)歌词分析 从歌词看作者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由远及近的画面,作者用简单、易懂的话语直接、深刻的描述了太行山上轰轰烈烈的抗战情景。歌曲的第一句写的非常的具有诗意,从字面上看写的是红日东升的景象,实际上暗示着抗日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希望。接着,“看吧”把镜头拉近,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是抗战胜利的希望:千山万壑、铜壁铁墙和抗日的烽火(夸张手法),把太行山上抗战情景描写的异常的生动。[4]紧接着,镜头再一次拉近,“听吧!”我们又会听到什么呢?是母亲让他的儿子去抗战,是妻子送自己的丈夫去抗战,是啊,如果没有这样坚定而强大的后备力量,怎么会有后来的兵强马壮呢,这里作者所要表达的是这不是个人的战争,是全中华民族的战争,只要四万万中华儿女团结一致,英勇抗战,抗战的胜利永远属于我们。 第二段歌词是太行山上战争实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