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修昌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docVIP

梁修昌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修昌: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 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党委原书记梁修昌及党委一班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他们深知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不是做给上级看的空架子,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人物简介:梁修昌,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人,1945年10月出生,1965年3月入党。七里营镇龙泉村党委原书记、龙泉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曾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思想工作者”等荣誉。 治穷致富,双管齐下 豫北平原有一颗闪亮的明星,国家级文明村――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40多年来,这个拥有2800亩耕地、800户人家、3500口人的普通行政村,一直致力于发展集体经济,既治穷,又致富,让群众过上了好日子。 1967年,梁修昌开始担任村干部,他上任的诺言是:“决不在经济上犯错误;不在生活作风上出问题;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一定要带领大家共同奋斗,过上好日子。”他没有违背自己的诺言,1973年开始以面粉加工起家,逐步发展集体经济。 为了更好地发展龙泉村,梁修昌和村“两委”班子制定了250多条村规民约,用来规范每一位龙泉村民。现在你问这里的老百姓:“村里谁说了算?”他们都会告诉你:“制度说了算。” 1992年,梁修昌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发现牛皮挂面纸在市场上十分短缺,国内只有一家企业,大部分依靠进口,便想上马牛皮挂面纸厂。他对技术和设备进行了考察,需投资2000多万元。在拿到党委会议上讨论时,其他党委成员都不赞同,说一下子投资2000多万元,风险太大,村上经济实力还比较脆弱,一旦失败,龙泉在10年内都难以翻身。梁修昌的提议没有得到党委会的支持,他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便放弃了这个项目,到如今也没有再上。 由于梁修昌重视班子的集体领导作用,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龙泉村形成了人心齐、泰山移,众志成城奔小康的新局面。早在2002年,龙泉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龙泉集团公司总产值就突破2亿元,上缴税金近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 梁修昌治村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目标,那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即要村民由穷变富、由富变好。 前些年,梁修昌目睹一些大款“富而不仁”和一些地方“富后返贫”的现象,针对个别村民的酗酒、赌博、斗殴等不良行为,明确提出要研究“如何致富、如何才算富”这一课题。他在全村村民中开展讨论,通过大量的事实让村民清楚地认识到:贫穷可以通过苦干走上致富路,而致富之后精神滑坡则会导致家破人亡。 与此同时,他还运用不同的宣传手段营造正气,惩恶扬善,扶正祛邪。他在全村树立了320名“双富”先进典型,宣传“双富”先进事迹,用文明“双富”的正气占领所有的活动空间,让群众认识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才是正道。 “只有实现‘双富’,社会才会稳定”,这是梁修昌从多年农村工作实践中悟出的道理。梁修昌非常重视帮助“弱势农民”致富,他以农为本,拉长农业链条,发展造纸业,13家经济实体为全村80%以上的劳动力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现在的龙泉村,户户都有固定收入的务工人员,仅从事造纸业的运输车辆,全村就有近100辆。2002年,梁修昌谋划并开始实施了一件取信于民的好事,就是组建龙泉高特牧业有限公司,引进国外优质品种羊,进行纯种繁殖与改良。年存栏种羊1万只,年出栏优质羊3万只,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逐步建成一个集饲养、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畜牧产业,使那些没有致富本领的群众,一年养上几只羊就可以过上小康生活。 梁修昌始终认为,良好的民风和村风是全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村民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自1990年开始,梁修昌把培养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作为主攻目标,从五好家庭评比做起,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很快发展成如今每年都坚持的“十评”活动――评好媳妇、好妯娌、好公婆、好青年、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职工、文明教师、文明工商户、文明富裕之家、优秀村民小组。 评选“好媳妇”活动最为感人。在农村,家庭矛盾较多,而家庭矛盾的焦点又多是婆媳矛盾。从1991年开始,梁修昌采纳班子意见,决定开展评选“好媳妇”活动,当年评选当年表彰。被评上“好媳妇”的,梁修昌派村干部开着宣传车,带着红喜报,敲锣打鼓将获奖人送到娘家,向其爹娘宣读喜报,为老两口戴上喜庆的大红花,并现场拍照录像,回来后在本村电视台播放。梁修昌说:“这种做法简单易行,评选一家就能感染一大片。” “亮被子”活动是梁修昌的又一项“发明”,也是对评选“好媳妇”活动的深化。从1992年开始,村里每年选择适当时机,采取抓阄方式从全村6个村民小组中选出一个小组,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将该组65岁以上老人的床上用品拉出来,写上老人和儿子、儿媳的名字,搭在村委会大院内公开“亮相”。这一活动效果很好,父母被子既旧又脏者往往羞愧难当,会立即回家给老人换上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