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2 卷 第 2 期 摩 擦 学 学 报 22, 2
V o l N o
2002 年 3 月 TR IBOL O GY M arch , 2002
几种含铅有机化合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
摩擦学特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1~ 3 1 3 2 3
欧忠文 , 刘维民 , 徐滨士 , 丁培道 , 马世宁
(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30000;
2. 重庆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4; 3. 全军装备维修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100072)
摘要: 在 200SN 矿物基础油中, 用原位合成法、复分解法以及微波辅助合成法分别合成了月桂酸铅、油酸铅、环烷酸
铅、硬脂酸铅和烷基水杨酸铅. 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 在高速低负荷及低速高负荷两组试验条件下评价了其摩擦学
性能. 结果表明: 不同结构羧酸铅的油溶性、抗磨减摩性能以及抗极压性能存在较大差异, 其摩擦学性能与羧基结构密
切相关, 环烷酸铅和烷基水杨酸铅的油溶性最好; 月桂酸铅的抗磨性能和抗极压性能最好, 油酸铅的减摩性能最好. 通
过对铅盐分子结构及相应钢球磨斑表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发现铅盐对基础油摩擦学性
能的改善归因于摩擦过程中有机铅盐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一定强度的吸附膜以及部分吸附膜转化为铅氧化物膜的摩擦
化学反应. 铅盐烷基链结构的不同使其在摩擦副表面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不同, 从而影响润滑油膜的化学组成和物理
性能, 并进而产生摩擦学性能差异.
关键词: 有机铅盐; 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润滑机理
中图分类号: O 634. 3 1; TH 117. 3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02) 020 11205
环烷酸铅和油酸铅等曾因其 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性能较好, 但游离酸含量相对较高、色泽较深; 复分解
而被广泛用作润滑油添加剂, 后因可造成环境污染而 法工艺步骤多、游离酸含量相对较低、纯度高、色泽较
[ 1 ]
逐渐被其它添加剂所取代 . 近年来, 该类化合物作 浅. 3 种方法的具体合成步骤如下:
为添加剂又重新得到了关注. 其原因主要在于: ① 生 原位合成法: 将 49 g 月桂酸, 26 g 氧化铅(PbO )
产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价格比高、废油 加入盛有 175 g 液体石蜡(L P ) 和二甲苯混合液的三
品易处理, 从全程污染评价看其环境污染负荷不一定 颈烧瓶中, 在N 2 保护下将反应体系加热至 110 ℃,
高[2, 3 ] ; ② 过去羧酸铅盐与硫系化合物配合用作极压 保温反应 2 h , 趁热过滤, 再加热减压抽提出溶剂, 得
添加剂时的添加量高, 而 目前用作油性剂的添加量则 月桂酸铅(LL ) 添加剂.
低得多; ③ 与燃料油中的铅不同, 润滑油中的铅在使 复分解法: 将油酸或硬脂酸加水并搅拌升温至
用过程中处于相对密封和较低的温度环境下, 造成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