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用吉他、水瓶琴、细笔筒、橡皮膜、音叉等器材改变声音的系列小实验,认识声音的特性——音调、了解不同的器材、乐器改变声音音调高低的方法,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激发学生探究音调高低不同的产生原因。
2、通过传感器采集不同的声音信号,通过对比从而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响度大小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
3、通过吉他、大提琴、二胡的音阶音频,通过声音特质的对比从而发现,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乐音的波形也不同,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4、通过对声波频率、响度等的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人、狗、海豚等发声和听声的范围,了解生物界的声音趣闻,初步接触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响度与噪音的关系,增强物理学习和应用的兴趣。
5、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让学生能利用声音的三个特性,来解释生活现象,在生活情境中进一步分辨音调、响度、音色三个概念,加深印象。
二、学情分析
? ?初中生对于声音、音乐、乐器接触得非常多,有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对于乐器发声的原理,了解得并不多。这节课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进行了一定的挖掘和深化,可以通过吉他、水瓶琴、细笔筒、橡皮膜、音叉等器材改变声音音调的系列小实验,从而引起学生对乐器发声时音调变化原理的深入思考,理解音调和音阶的关系,认识音调变化和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的关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且生活中是通过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从而改变振动的难易和快慢程度,从而影响音调的高低,这样牢牢的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能够结合音调改变的方法理解音调变化的共同本质,避免同学陷入“纸上谈声”、“机械记忆”的误区。
? 虽然有了对音调的初步认识,但声音毕竟是看不见的,要想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声音的特点,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传感器,采集声音的声压信息,绘制空气的振动图形,把听得见而看不见的声音,用波形图呈现出来,更容易比较不同声音的波形的区别,从而更容易结合波形去理解振幅和频率的概念。在今后遇到波形图的分析问题时,能迅速的找到比较振幅大小、频率大小的方法,从而更深入的结合图形分析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 对于音色的认识相对比较容易理解和区分,可以让学生判断吉他、大提琴、二胡的音阶音频,从而理解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这个特性,去辨别一些发声体,如不同的人、不同的东西、不同的乐器等。音色也是声音的重要特性。
1.教学重点
(1)体验和深入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探究音调、响度与振动的频率、振幅的关系。
(3)认识音色在区分和辨别物体上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2)如何通过声音的波形对比探究得出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关系、声音的响度与振动的振幅的关系
课堂流程:
引入:体验物体、乐器如何发出不同的声音。
1、通过带领同学集体发声由低到高体验音阶的同时感觉声带的变化,认识到人是通过声带的松紧的变化发出由低到高不同的声音。用吹橡皮膜的小实验,模拟声带的松紧变化产生不同的音调。
2、通过弹奏吉他的音阶,认识弦乐器的发声原理:通过琴弦的长-短发出由低到高不同的音调。
3、通过吹奏不同的笔筒,认识管乐器的发声原理:通过管内空气柱的长-短变化发出由低到高不同的音调。
4、通过敲击粗细不同的音叉,认识敲击乐器的发声原理:通过敲击乐器的粗细大小宽窄变化发出由低到高不同的音调。
5、带领学生体验水瓶琴,向杯子里加入不同量的水,敲击水杯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水位越高,发声越低。准备6个杯子,加入不等量的水,从而组成音乐的音阶。请同学来敲击水瓶琴,带领大家体验水瓶琴清脆每秒的声音。
6、总结:正是通过改变发声体的几何尺寸,从而改变它振动的性质,改变发出的声音的品质。
关键实验:用声压传感器“看见”不同的声音的波形,探究声音的性质差异与发声体的振动之间的关系。
1、引导同学思考:不同的声音差异在哪里,是如何产生的?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呢?
2、过渡:虽然我们看不见声音,但是科学家制造的传感器能“看见”声音,带领同学先通过传感器来认识不同的声音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差异。
3、用传感器先记录两只音叉敲击出来的声音的波形:比较明显的是波形的振幅不一样,不太明显的是波形的疏密程度不一样。说明声音的特性可能跟这两个因素有关联。
4、改进实验方案:
实验1:先控制用不同的力气敲击一只音叉,这样产生的声音音调一定相同,但响度不同,用传感器记录下响度不同的声音的波形,进行比较。从波形图上明显看见波形的振幅大小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不同,而空气的振动幅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决定。因此结论1: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实验2:尽量控制用相同的力气敲击不同的音叉,这样产生的声音音调一定不同,可能与波形的振动频率有关。通过分析波形的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可以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事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二章 金属材料强韧化机制.ppt VIP
- CNAS-GL27-2009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pdf VIP
- 胃脘痛护理查房.ppt VIP
- 【行业研报】2023年肯尼亚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案及未来五年行业预测报告.docx VIP
- 人民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题 .pdf VIP
-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VIP
- GB_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 聚硼硅氮烷合成、掺杂及SiBCN陶瓷应用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