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花传书佐藤学着陈静静博士等翻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林
《教師花傳書》
佐藤學著、陳靜靜博士等翻譯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林文生校長整理推薦2016/10/19)
佐藤學:教師必須是“巧匠性”與“專家性”兼備的專家!
《教師花傳書》得名於日本古典藝術理論著作《風姿花傳》。能樂大師世阿彌關
於從藝之心的修養與技藝的習得的闡述給了佐藤學教授以啟迪。借鑒這本傳世
之作,他將教師的專業成長比喻為從“種”到“花”的動態過程。
作為“巧匠”的教師
《風姿花傳》(通稱《花傳書》)是日本能樂大師世阿彌為傳承藝術而撰寫的
教科書。該書簡潔明晰地記錄了能樂的表現技法與練功的方法,說明瞭如何讓
藝術之美—— “花”達到“妙花”(幽玄之美)的境界,其中表達的學習的精
神、哲學和做法與教師的學習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著名課程專家佐藤學教
授仿照《花傳書》,為他遇到的卓越教師們立下小傳,記錄並思考他們“成
長”的“秘訣”,藉以重新描述教師的學習世界,勾勒出未來教師的具體形
象:教師必須是“巧匠性”與“專業性”兼備的專家。
教師既是在複雜的知性實踐中尋求高度反思與判斷的“專家”
(professional),同時也是通過經驗積累練就了經驗與智慧的踐行教育實踐
的“匠人”( craftsman)。作為“匠人”的教師具有一種獨特的性格特質,即
“匠人氣質”(craftsmanship)。《教師花傳書》從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匠
人氣質”的養成。
“巧匠”的內涵
課堂上,成熟型教師們舉手投足都瀟灑流暢,從不拖泥帶水。教研中,有關教
學技術,教師的資質、能力與態度等話題始終是討論的中心。青年教師通過
“學徒制”(apprenticeship)的“模仿”與“體驗式訓練”展開教育實習。
這些都鮮明地展現了教師作“巧匠”的一面,但以上種種不正是教師們想要極
力擺脫的“教書匠”形象嗎?
當然不!為了正確理解“ 巧匠氣質”,我們首先來挖掘一下“巧匠”一詞的內
涵。本書中的“巧匠”即日語中的“職人”,意味著“高超的技藝”,是“最
高級的技術工作者”。從文字的構成來看,“職”字由“耳”、“音”和“繩
索”三部分構成,即匠人工作的中心就是“傾聽”,傾聽客人的需求,還要依
靠傾聽材料的聲音進行創作。漢字學家白川靜進一步指出,“職”是“耳”字
邊上搭配“咒語”構成的,如果將“耳”換為“言”,就變成了“識”
(識)。可以說,“職”就是傾聽神的聲音獲得開悟(知識),並憑藉神的技
能進行工作。
因此,作為“ 巧匠”的教師的性格特質也集中表現在“傾聽”上。一方面,
“傾聽”這一被動行為能夠觸發教師的想像力。通過傾聽兒童的言語或緘默的
聲音、傾聽教材中隱性的聲音、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教師得以探究當前學習
展開的潛在可能性,正如木匠從每塊木料中看到其潛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
通過“傾聽”,教師能夠完完全全接納兒童,接受教材的課題、接受自己內部
的聲音,形成課堂中對話式的交流,提升自身的工作。與教師的交流印證了這
一點,他們普遍認為“傾聽”是教師工作最重要的能力。
可見,“匠人”與“教書匠”是截然不同的。“教書匠”往往是因循守舊、以
自我為中心的,由於聽不到來自兒童、教材和自身的聲音,他們的工作馬馬虎
虎,毫無認真細緻可言。相反,作為“匠人”的教師在工作上往往是纖細的、
精心的,隨時準備著傾聽,並努力提升自我。
“巧匠氣質”的養成
教師作為“匠人”的資質,最重要的表現就是“匠人氣質”。佐藤學教授希望
教師在養成“匠人氣質”的過程中能夠遵循以下三種規範:其一,注重對每位
兒童的尊重;其二,關注教材的可能性與發展性;其三,注重自身的教育哲
學。
他指出,以上三條中關注其中一條還是容易做到的,不過這樣的教師無論作為
“匠人”還是“專家”都是不夠格的。而在日常的實踐中同時貫徹三條規範並
非易事,它們往往會在現實的教學中產生矛盾甚至相互衝突。即便如此,仍有
一些教師能夠不觸犯任何一條規範,獨樹一幟、創造教學。教學及其結果的好
壞另當別論,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他們都能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尊重教
材的可能性與發展性,關注自身的教育哲學,這樣的教師才可能獲得令人信賴
的“巧匠氣質”。
作為“巧匠”的成長
世阿彌在《花傳書》中寫道:“如果還不知道‘花’,那至少要知道‘種’。
花是心,而種是技。”意思是,如果不知道如何展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