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河南民间戏曲音乐 河南,古称中原,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洛阳(十五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商丘(六朝古都)、郑州(五朝古都)、安阳(二朝古都)都是著名的千年古都。夏代先后在夏邑(今商丘)、偃师二里头(今洛阳)、阳城(今郑州)等附近建都。商代在亳(今商丘)建都,后来迁到“殷”(今安阳),自夏而金的4000年间,有1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长达3200余年。每当中国内乱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南是必争之地,“中国”的名称就来源于中心位于中原地带的国家。 河南因历代辖境大部分在黄河以南之广大地区而得名。古为“豫州”之域,故简称“豫”。夏朝九州,豫州居中,亦称“中州”。 河南地处中原,由于历史上曾先后有十六个朝代在其域内建都,使河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过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河南还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也正因这样,河南在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就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先秦时期,歌舞盛行。 宫廷音乐机构利用古代和当时民间的乐舞,创作和演出了号称“六乐”的黄帝之乐《云门》,帝尧之乐《咸池》,帝舜之乐《大韶》、夏禹之乐《大夏》、商汤之乐《大濩》和周朝当代的《大武》。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先秦时期,歌舞盛行。 反映先秦时期文化艺术活动的地下文物在河南更是大量出土,如舞阳贾湖出土的七孔骨笛;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楚墓中的十八弦锦瑟、鼓,竹简上记载的竿、笙;淅川下寺楚墓中的编钟、甬钟、玉排箫等。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先秦时期,歌舞盛行。 反映先秦时期文化艺术活动的地下文物在河南更是大量出土,如舞阳贾湖出土的七孔骨笛;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楚墓中的十八弦锦瑟、鼓,竹简上记载的竿、笙;淅川下寺楚墓中的编钟、甬钟、玉排箫等。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先秦时期,歌舞盛行。 反映先秦时期文化艺术活动的地下文物在河南更是大量出土,如舞阳贾湖出土的七孔骨笛;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楚墓中的十八弦锦瑟、鼓,竹简上记载的竿、笙;淅川下寺楚墓中的编钟、甬钟、玉排箫等。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汉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百戏十分兴旺的时代。 特别是东汉时期,洛阳是当时的国都,南阳称为“南都”,又是刘秀发迹之处,这使河南成为百戏集演特别活跃的地区。河南各地出土了很多画像石、画像砖,仅南阳汉画馆收藏的汉代画像石中,有关歌舞百戏场面的达百块之多。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汉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百戏十分兴旺的时代。 河南各地出土了很多画像石、画像砖,有关歌舞百戏场面的达百块之多。其中有被认作《东海黄公》的。《东海黄公》已经有了假定性的故事情节。其中一人身佩赤金刀,头裹红绸,另一人装扮为猛虎。这个节目在郑州新通桥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巩县柴梢出土的陶灶上都有生动的表现。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汉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百戏十分兴旺的时代。 河南各地出土了很多画像石、画像砖、陶器,许多都与歌舞百戏场面相关。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北宋时的驱傩活动,衍变成“大傩仪”,成为宫廷中在除夕日例行的一种驱傩仪式。 先秦时期颇为流行的驱傩活动,至汉代愈演愈盛。北宋时的驱傩活动,衍变成“大傩仪”,成为宫廷中在除夕日例行的一种驱傩仪式。 傩仪之后裔——傩戏在河南无文字可查,唯有最古老的剧种罗戏,据艺人们说在始演正本戏文之前,先出一个戴假面的凶神,做一番打鬼驱疫的表演动作,然后始演正本戏文。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曹魏时期,河南的歌舞百戏活动仍兴不衰。魏明帝“大兴百戏,仿平乐观造总章观于洛阳,制作木偶,以水运转表演百戏。” 晋代及南北朝时期,洛阳是西晋、北魏的都城,“列仙逸唱,熊虎听音,丹蛟吹笙,文豹鼓琴,素女鼓琴而安歌,声可意而入心”。斯时佛教始盛,洛阳寺院如林,为歌舞百戏的演出提供了新的场所,当时洛阳各佛寺中的音乐歌舞百戏表演活动一派繁荣景象,这在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有详尽描绘。 隋后都洛阳,有很多外交活动,艺术交流也多在洛阳举行。大业二年(606)突厥染干来朝,炀帝“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进行歌舞百戏。“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 第一节河南地方剧种的产生与戏曲音乐演变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唐朝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虽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门诊及手术室外麻醉-.ppt
- [专题]潮安县二塘村河砂可采区河砂开采作业劳务---监理规划.doc VIP
- 第二单元 歌唱七彩生活 新二年级语文暑假阅读、习作提升课(统编版).docx VIP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二级词汇表.pdf VIP
- 食品质量检验技术.ppt VIP
- 《GB 6514-202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2025版)深度解析.pptx
- 急性冠脉综合征(共83张PPT).pptx VIP
- (炼铁部)电工技能大赛复习题.doc VIP
- 《离婚指南》小说改编_经典戏剧剧本.doc VIP
- 2025年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