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逝者的花环-山东社会科学.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献给逝者的花环-山东社会科学.PDF

2012年第7期                山 东社 会 科 学                   No.7  总第203期               SHANDONGSOCIALSCIENCES              GeneralNo.203 “献给逝者的花环” ──安娜 ·阿赫玛托娃与萧红创作的死亡主题 刘艳萍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摘要] 根据现实的观感和作为“苦难的缪斯”的亲历体验,安娜 ·阿赫玛托娃与萧红 在文本中描写了大量的死亡图景和死亡意象,其创作均呈现出沉郁、冷寂与悲凉的格调。然 而同样面对死亡主题,两人透视的角度和态度有着显著的差异。阿赫玛托娃以一种“乐死” 的超然姿态承受并消解了死亡,进而获得了心灵的净化;而萧红则仿佛一位心理医生,用人性 的“手术刀”解剖人的灵魂,从中挖掘出潜藏在人意识深处的痈疽。从这一意义上来说,两位 同时代却不同国度的女作家的创作同样是不朽的。 [关键词] 安娜 ·阿赫玛托娃;萧红;创作;死亡主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7-0181-04   安娜 ·阿赫玛托娃(1889—1966)和萧红(1911—1942)分别是俄罗斯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富才情与 诗意,却饱经苦难与忧患的女作家。她们均生活在国家遭受涂炭、强者压迫弱者、民意被践踏的动荡岁月,然 而作为时代的歌者和代言人,她们都自觉地把个人的苦难融入民族的大灾难中,从各个层面真实地书写民众 的苦难与悲剧,表达她们的呐喊与心声。其中,死亡主题是其创作中一以贯之的重要主题之一,比较分析之 不仅能够观照出不同国度的作家倾注大量篇幅描写死亡主题的时代与社会动因,还可以进一步透视出该主 题所蕴涵的宗教、心理和美学等深层方面的意义。 一、死亡的图景 阿赫玛托娃和萧红在文本中大量描写了因饥饿、威吓、迫害、虐杀等因素导致的死亡的图景。阿赫玛托 娃抒发了爱情的失落与死亡:“曾以为:我们是乞丐,我们一无所有/可为什么还会一个接一个地失去/结果 ① ;由独守空房的惊惧与不安所产生 就使得每一天/都成了悼亡日”(《曾以为:我们是乞丐,我们一无所有》) 的死亡快感:“倒不如就在门前的绿地/把我放在刨光的平台上/在欣快和呻吟的共鸣声中/让鲜红的血液统 ② ;受牢狱之灾而消逝的灵魂:“枝叶纷披的园子迷失在/爷孙的陵 统流尽”(《恐惧,在黑暗中清点着东西》) ③ 寝之间/从充满昏话的牢狱里/走出一盏盏送葬的灯”(《快庆祝最后一个周年纪念》) ;每日目睹陌生逝者 ④ 的葬礼:“云彩里渗透了/对马海峡的血沫/轻快地,四轮马车/搬运着今天的死者……”(《我年轻的手》) ; 死神终将到来,谁也逃脱不了:“反正死神终将站在门口/无论你叫它还是把它赶走/它身后有一条黑黑的小 ⑤ 道/我浑身是血地在这条道上行走”(《……我看见》 。 萧红也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大地芸芸众生的苦难与死亡,揭示出人的生命被他 人无端虐杀的惨剧。冬梅(《患难中》)的祖父跳河而死;老寡妇(《生死场》)因儿子被日本人打死,绝望之下 与孙女一起悬梁自尽;小团圆媳妇(《呼兰河传》被愚昧的婆婆折磨而死;王阿嫂(《王阿嫂的死》)与丈夫被  收稿日期:2012-05-29  作者简介:刘艳萍(1965—),女,汉族,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①②③④转引自[俄]莉季娅 ·丘科芙斯卡娅:《诗的隐居 ·阿赫玛托娃札记》(一),张冰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262、243、 266页。  ⑤转引自[俄]莉季娅 ·丘科芙斯卡娅:《诗

文档评论(0)

shiyougui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