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凹陷新生代对称型前陆盆地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7 卷第 4 期                 断  块  油  气  田                 ·地质勘探· 喀什凹陷新生代对称型前陆盆地分析 高鸿斌 ( 中原石油勘探局井下特种作业处) 摘  要  新生代期间 ,喀什凹陷内部的沉积为典型的陆相沉积 ,特别是阿图什组和西域组巨厚 的砂砾岩 ,表现出典型的前陆盆地内部磨拉石沉积特征 ;而沉降特征则是以腹部略大 , 山前带相对 较小 ;在构造上 ,凹陷北部的南天山山前可划分出 3 排逆冲褶皱带 ,南部的西昆仑山山前带可划分 出峰带、中带和南带 3 部分 ;通过凹陷内部沉积、沉降及山前构造带构造特征的分析 ,推测喀什凹陷 前陆性质的盆地类型是其南北两侧南天山山前冲断褶皱带和西昆仑走滑挤压冲断褶皱系综合作用 的结果。 主题词  喀什凹陷  沉降量  逆冲 —褶皱带  对称型前陆盆地 一、 引  言 —早第三纪海湾环境的基础上受南北 2 侧造山带向 凹陷内部的逆冲推覆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7 ,8 ] 。喀 前陆盆地是指位于线状造山带与稳定的克拉通 什凹陷现今的构造特征和地貌特征是 2 侧山体向凹 之间的狭长坳陷。它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之下 , 向 陷内部逆冲推覆后的最终结果。 前陆方向发生的逆冲推覆作用造成的冲断负荷所诱 喀什凹陷既具有与对称型前陆盆地相似的地质 发的挠曲沉降是前陆盆地形成的直接原因[1 ,2 ] 。典 构造背景 ,又有其自身演化的特殊性 ,这就使得对于 型的前陆盆地受单一的造山带逆冲推覆的影响和控 凹陷在新生代期间的盆地演化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 制 ,在剖面上呈显著的楔形 ,靠近造山带的地区沉积 意义。本文将在对凹陷内沉积特征、沉降特征及南 的地层厚度最大 , 向克拉通方向 ,厚度逐渐减小 ,在 北 2 侧构造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讨论喀什凹陷在新 几何形态上表现为明显的不对称性[3 ] ;但如果前陆 生代期间盆地演化的规律及动力学模式。 盆地形成于 2 个造山带之间 , 同时受 2 侧造山带逆 冲推覆的影响 ,盆地剖面的几何形态将有别于典型 二、 沉积特征 的前陆盆地 ,具复合性特征[4 ,5 ] 。对于这种复合型 喀什凹陷内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 ,根据野 前陆盆地 , Munoz-Jimenez 等[6 ] 根据对西班牙北部 外露头剖面、钻井及地震、大地电磁测深等地球物理 Rioja 坳陷的研究结果 ,发现 2 侧受山体逆冲推覆影 资料 ,山前地层最大厚度可达 14 000 余米。具体的 响的前陆盆地在剖面形态上具有近似的特点 , 因此 岩性、岩相特征在上、下第三系存在显著差异 :下第 称之为“对称型前陆盆地”。 三系为一套浅海 —泻湖相沉积 ,统称为喀什群 ;上第 在地理位置上 ,喀什凹陷位于南天山和西昆仑 三系由中 —渐新统乌恰群和上新统阿图什组组成 , 山之间。新生代期间 ,尤其是晚第三纪以来 ,其形成 是一套湖泊 —冲洪积相的陆相沉积 ;从沉积物粒度 演化明显受其南北 2 侧西昆仑山和南天山 2 个造山 特征上看 ,第四系西域组则以砾岩为主。下第三系、 带活化的影响和控制 ,在构造特征上具有与西班牙 上第三系及第四系沉积特征的变化反映出喀什凹陷 北部的 Rioja 对称型前陆盆地相似的特征。但喀什 新生代期间的盆地演化过程 ,岩性特征见表 1 。 凹陷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新生代期间的演化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