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康治本伤寒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日本康治本伤寒论 上海第二人民医院张家骏 新中医1984.1 1965年传入我国的日本《康治伤寒论》据称系唐抄本。笔者细阅为此书非唐抄本。此书首刊于日本昭和四十年(公元1965年),由日本民族医学研究所发行,据称系睿山僧入唐时在“负元乙酉”年誊写(公元805年),后于康治二年(公元1143年,即南宋绍兴十三年)由沙门了纯再写而得以保存,故称为《康治本伤寒论》。全书凡65条,50方。无卷数,无篇口,亦无仲景原序,而其内容实未出宋本《伤寒论》之范畴。兹略述于后。 一、从避讳看出破绽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序中曰:“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其流弊足以淆乱古文书。然反而利用之,则可以解释古文书之疑滞,辨别古文书之真伪及时代,识者便焉。盖讳字各朝不同,不窗为时代之标志,前乎此或后乎此,均不能有是。”今观日本《康治伤寒论》避宋讳,则知其非宋以前抄本。据《云麓漫抄》卷三云:“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为四方之神,祥符间进圣祖讳,始改玄武为真武,玄冥为真冥,玄梅为真格,玄戈为真戈。”祥特为宋真宗年号(公元998年立位),从宋初成书的《太平圣惠方》来看(成书于公元992年),玄武尚未改为真武,可证《云趁漫抄》所言之可信。那么六启僧誊写于贞元乙酉年的《伤寒论》怎么会有“真武,汤呢?(见《康治伤寒论》第25条、59条,即宋本之第82条,316条。)中国古籍中亦有至今未改者,如形印本之《脉经》、《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仍为玄武汤。那么日本人又何须避中国之帝讳而改字呢?更显露破绽的是《康治伤寒论》在麻黄汤、大青龙汤《《康治伤寒论》改为青龙汤、麻杏甘石汤、桃核承气汤(《康治伤寒论》改为桃仁承气肠)等方中,将请果人之“人”均改为“仁”。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人郁曰:“果人之字,自宋元以前,本草、方书、诗歌记救无不作人宇,自明成化重刊本草,乃尽改为仁宇。”作为“唐抄本”而出现这样的破绽是不应该的,尤其是该书在凡例三中强识曰:“此书较宋版、成本及近世坊本,仅什一也。其前后次第亦颇不同,盆毁误脱,不敢补亡,所以存旧也。” 后世在誊写影印时如此注意“存旧”,因此只能得出《康治伤寒论》是根据坊本作伪之书,决非唐抄本,时间且在明朝以后。 二、出千宋本,圈于宋本 《康治伤寒论》全书仅50方,然方方皆出于宋本《伤寒论》,且全书仅“条,而条条未出宋本之囿,试析之: (一)当提不提,疑窦始终不解《伤寒论》历经传抄难免有误,所以宋本《伤寒论》的第63条、173条、23条在方后均有“疑非仲景方”之语。如果《康治伤寒论》真系唐抄本,那么对这几条宋本所疑之条文,自当有所交待使疑处自释,然则《康治伤寒论》不能。如《康治伤寒论》的第23条,实即宋本第“、70两条之合并,而宋本68条之芍药甘草附子汤证,方后有“疑非仲景方”之文,《康治伤寒论》仅删之了事,不作任何交待。宋本70条为调胃承气汤,而《金暇玉函经》则为“与小承气汤”,与宋本不同。然称为“唐抄本”的《康治伤寒论》亦是调胃承气汤,步宋本之后而无一异辞。 (二)当解不解,回进矛质《伤寒论》中第63条、162条,方后有“本云黄耳枉,今改一升”之语,对“黄耳枉”三字,历来注家均存疑未解,笔者在“日本《康平伤寒论》真伪考”一文中曾有论述,现简述之。“枉”系杯之异体字,除了出土医书《五十二病方》中杯可写成“音”、“括”、“杯,可作推测之外,在《肘后备急方》卷一中有“入腹如枉,不动摇“一”之语,此处“杯”直接写作“枉”。故“黄耳枉”确可作“黄色有耳之杯”解,既符合汉代情况,又可通解“今改一升”之疑。《康治伤寒论》若真系唐代所抄之书,则不解释而原封保留此语尚可理解,不作交待而简单删之就难以理解了。 (三)当改不改,步宋本后尘宋本《伤寒论》有不少条文方后有“本云桂枝汤,今改……”之语,如第20条、21条、28条等等。这些条文作为唐抄本是应该有所不同的,如第21条宋本为“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方后有“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之语。 而早于林亿校正本的《太平圣惠方》引此条时却仍云:“太阳病,若下之,其脉促,胸中满,宜桂枝汤。”与宋本方后所云相符,仍为桂枝汤而未去芍药。再如28条,方后有“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一”之语,而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则仍按桂枝汤解释,而未按“去桂”解释,因此丹波元简曰:“成注不及去桂之议,但云桂枝汤以解外,则成注本无`去桂”二字软。”成注本与宋本方后所云相合,而与宋本正文有所不同。这些条文作为唐抄本应该与宋木有所不同,而《康治伤寒论》竟无一处相异,仅将方后“本云……”之语删之了事,迹类掩耳盗铃,怎么能证明其为真唐本?其他还有桂之分枝与皮,术之分苍与白,芍药之分赤与白,魏晋以后,六朝之时始有分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已有明文说明,然唐宋之时,仍有不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