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1契约华工的苦难 (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华侨出国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经历了日本侵略军占领下国破家亡的悲惨生活,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压榨下,民不聊生,破产失业队伍越来越庞大,所以沿海省份出国谋生的人数达到了约五百万,形成了近代中国人出国的又一次高潮。 (二)契约华工的出现和分布 1、契约华工的历程 (1)萌芽期(17一18世纪末)。 1683年以后赊欠“新客”的出现。是契约华工制形成的标志。这些华工除招募到南洋之外,还运往南非、毛里求斯和墨西哥等地。主要是通过中国商人招募,以愿前往者为多。 一般认为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最早使用契约华工。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后,不断有中国人南来,1686年就有11艘来自福建的中国商船(其中8艘来自厦门)开到巴达维亚,载来800名劳动者,此类新来劳动者被称为新客。这种新客大都是身上一文莫有的人,他们由中国船带来巴城,由当地雇主或亲友代垫所欠旅费,承诺作工偿还。这种欠旅费入口的人被称为“农奴”,并屡屡出现在荷印政府的公告里。 五、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华侨出国 出国原因: 国内原因: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仍然是这一时期华侨大量出国的根本原因。 1934年9月至1935年4月,中国太平洋学会曾对我国主要侨区闽南、粤东的十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得出因经济压迫出国的人占了70%。 新加坡中华人最集中的东南亚国家,据南洋大学历史系调查,华人移民中的61%是因经济困难南来,16.7%是因政治混乱,政府迫害而南来,也就是说,近80%的华人移民是由于政治经济压迫离开祖国的。 五、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华侨出国 国外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地区曾出现了短暂的经济景气时期,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军事、经济扩张,对热带资源例如橡胶、锡的需要量大增,刺激了东南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及各项建设事业的恢复,无疑,也促进了对廉价劳动力的极大需求,大量华侨涌向南亚,也是在这一社会经济背景下发生的。 特点: 1、华侨出国大量集中在20年代的十余年中 1918年至1931年,仅从汕头、香港两地出境的华侨就有380万人。同一期间,移入暹罗(泰国)的中国人净数(扣除离境人数)有50万之多。50年代初,生活在泰国的出生于中国的华侨至少有半数是在1918—1931年间移入的。 五、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华侨出国 特点: 2、95%以上都是到了东南亚各国 北美、澳洲推行排华政策,限制、排斥中国移民入境,而东南亚地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出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尤其是西方的殖民者对橡胶、锡等热带资源需求量大增,刺激了东南亚生产的发展,因此需要大批的廉价劳动力。 3、1931年之后出国人数锐减,形成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失业队伍扩大,华工过剩;同时,在东南亚诸国.尤其是英属马来亚,有来自印度劳动力的竞争。1930一1937年问,英属马来亚的农园、矿场、工厂三方面的印工,每年的总数都超过华工。东南亚国家(暹罗、荷属东印度、马来亚、越南、菲律宾等地)都采取严格限制华侨入口的政策,或者猛增华侨入境税、居留税;各国排斥迫害华侨的风潮也到处发生。 五、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华侨出国 特点: 1931年以后,从前出国人数超过返国人数几十万人,一变而为返国人数超过出国人数了。 1931年,自海外归国的华侨达到28万人,而出国人数只有14-15万人; 1932年,自海外归国的华侨达到27万多人,出国的更少,只有13.2万余人。 1933、1934年出国华侨数字仍然少于归国华侨数字。根据厦门、汕头、琼州三口岸华侨出入口的统计数字计算, 1930—1934年,华侨归国者要比出国者多35.4万人。 1935年,这种华侨入口多于出口的现象才有了变化,这一年从三个口岸出国的华侨比入口的华侨多了3800人。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由于国内民族危机威胁着人们的生存,华侨出国的人数又逐渐增多,但始终未达到二十年代华侨出国极盛时期的规模。 五、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华侨出国 特点: 4、1941年——1946年停滞状态 1941年珍珠港事变后,日寇把战火扩大到东南亚地区,当地人民和华侨备受侵略者的屠杀和蹂澜,海路交通线被战争所阻碍,陆路交通艰难险阻,华侨出国更加困难。一直到1946年西方轮船公司恢复航行为止,华侨出入的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