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4月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pr.2010
第26卷 第2期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EditionofSocialSciences) Vol.26 No.2
实践反思:马克思表达“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
张世 远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摘 要]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人的感性实践出发,关注“现存世界”与“人类世界”,把
人们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实现了哲学对象的变革,从而形成了马克思表达“现实世
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反思”。所谓“实践反思”,就是立足于感性实践,秉持主体性原
则,通过“从后思索”的方式,对现实世界采取批判态度,从而达到改造现实世界的目的。“从后
反思”是一种实践的辩证法,就是立足于人的实践,通过从知性抽象到具体综合,从现在看过去
的辩证法思维过程,克服了传统的知性思维和现成性思维的不足。
[关键词]马克思;思维方式;实践反思;从后思索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0)02-0072-05
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在于它第一次把实践提升 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
为哲学的根本原则,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从而终 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
结了传统哲学。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实践本身就具 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费尔巴
有非预成性质,人的现实历史是不断地由他自身的 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
实践活动生成的,因而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只能 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他
选择从“事后”开始思索的方式,即一种“实践反思” 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费
的思维方式。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对 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是
[4]17
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 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 可见,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着共同的缺陷,就是
[1]92 两者都不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也正是由于
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结果开始的” 。
一、“实践反思”的对象 这一缺陷,在近代哲学中造成了主客二元分立的思
费尔巴哈哲学力图以自然人作为其哲学的立足 维方式,也导致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在旧唯物
点,所以它“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 主义哲学中又形成了“历史和唯物主义彼此完全脱
[2] 离”的局面。马克思明确把实践活动作为自己哲学
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 。黑格尔则以人
类理性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哲学是探究理性东西 的对象,从而实现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3]
的” 。马克思哲学正是通过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 一是思维的对象不再是纯粹的感性客体或者思想客
哲学的批判,把感性的现存世界当作实践去理解,其 体,而是实践活动本身,这就克服了传统形而上学实
研究对象是每个时代的个人的实际生活过程和活 体性的思维方式,也即思维的对象或是物质实体或
动,从而实现其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革命。 是精神实体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