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是否定的精神……恶便是我的本质。 你对于善人恶人都是必须,对于善人是甲胄,节欲精进; 对于恶人是伴侣,任意胡行而两者都使宙斯神王高兴。 ——《浮士德》 浮士德与靡菲斯特定约 浮士德精神 德国作家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以艺术手段对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做出的一种提炼和概括。浮士德一生,历经知识追求、爱情追求、政治追求、美的追求和事业的追求五个阶段。根据赌约,浮士德输了,肉体毁灭,灵魂应该归魔鬼所有,然而他一息尚存,苦求人生,努力进取,永不满足,释放生命最大限值,升腾为一种不死的“浮士德精神”。所以结局是一群天使们护卫着浮士德的灵魂,升入天界,伴随合唱:“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体现了歌德对浮士德追求过程本身的肯定。歌德借此暗示了人没有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正在于一种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的生活本身;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在于人自身孜孜以求、代代传承的“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为西方思想家对西方文明从宏观上进行思考和探索提供了某种途径。但歌德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归于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则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5、艺术特点 在创作方法上,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巧妙结合。 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正是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艺术上达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客观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密切结合。 在戏剧结构上,不受剧情的特殊要求和舞台演出的局限,始终把表现人物作为结构的中心。 《浮士德》还运用了多种诗歌艺术体裁和包容有多种艺术形式因素,并将其有机的融为一炉。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成功地运用了矛盾和对比。 语言风格上,熔抒情、议论、讽刺于一炉。 姓名: 学号: 专业: 歌德和《浮士德》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和戏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之一,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诗人”。 二、生平与创作道路(1749-1832) 歌德生活的时代,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他的一生跨两个世纪,正是欧洲处于历史大变动的时代。他是这一时代的产儿和见证 封建制度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了他对社会的认识。 早期生活:生于法兰克福中产阶级家庭 ;(莱比锡大学-回家养病-斯特拉斯堡大学) 早期生活:生于法兰克福中产阶级家庭 ;(莱比锡大学-回家养病-斯特拉斯堡大学) 1、早期创作: 狂飙突进时期(1771.8—1775.5) 历史剧《铁手骑士葛兹·冯·伯利欣根》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抒情诗《五月之歌》等。 特征:反对古典主义,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个性解放。 《少年维特之烦恼》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维特 绿蒂 维特的烦恼: 1 .爱情的烦恼 2. 事业的烦恼 3. 社交的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 是一部充满狂飙激情的书信体小说。 具有反封建的意义。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的现象,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反叛情绪。 成为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德国文学作品。 《少年维特之烦恼》 其中最杰出的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这是个感伤、纵情、失意的爱情故事,它深深感动了欧洲人,使整整一代青年人追慕维特的衣着及其为绝望的爱情而忍受的痛苦,而且其中一些人(数量多得令人惊讶)甚至以自杀作为最后的出路。 ——《欧洲文学背景》 女主人公:绿蒂 术语链接:维特热 维特热 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在德国乃至欧洲兴起的一股效仿维特的热潮。小说主人公维特作为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虽然没有改造现实社会的雄心壮志,却怀抱美好生活的理想,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纯洁的爱情。他有才华,有能力,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但死气沉沉的现实却不容许他越雷池一步。在令人窒息的环境中,处处受到压抑和侮辱,绝望中以自杀了结了自己的一生。维特是觉醒了的一代青年的代表人物,他的性格具有典型意义。那些不满现实、渴望美好、试图寻求人生价值的青年从维特身上找到了共鸣,所以小说一出版就受到了狂热的欢迎,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而风靡整个欧洲,掀起一股“维特热”。他们甚至效仿维特穿着蓝色燕尾服、黄背心,脚登皮靴,更有甚者也轻生自杀。歌德为此心痛不已,再版时写了一首诗印在卷头:“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郎哪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为什么从此中有惨痛飞迸?……请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做个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维特热表明歌德的创作具有划
文档评论(0)